《健康普陀 2020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2018-5-25 19:39:49发布77次查看
2018年1月13日下午,“健康普陀 同创共享——‘健康普陀2020’”发布活动在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区长周敏浩、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赵丹丹、区委副书记孙萍、区人大副主任林峻、副区长张伟、区政协党组成员严永强出席活动。区相关委办局、各街道镇领导、卫生计生单位代表、社区居民、各行业代表约600人参加活动。
根据“健康中国”、“健康上海”建设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对接2020年目标,去年年底,《“健康普陀2020”实施方案》出台,方案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推进健康服务策略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居民健康。
《“健康普陀2020”实施方案》明确了20项主要任务和20项专项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建立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至2020年底,使本区人均期望寿命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人均健康期望寿命高于70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逐步增加,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大于25%;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到6张、常见恶性病诊断时早期比例高于30%;健康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5.1%,全区绿化覆盖率高于28.5%。
《“健康普陀2020”实施方案》的制定历时一年,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集相关部门之力、汇社会各方之源,广泛征集意见,几易其稿,不断完善。方案的出台是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必将落实在行动里、体现在效果上。
健康进万家行动
开展“千场健康教育进基层”活动。开展“三减(减盐、减油、减糖)三健(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宣传。实现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和学校“健康教育服务基地”建设全覆盖。增强公众对个人健康负责的意识。到2020年,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人数达到4万人,本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全民健身行动
新建区游泳中心、区水上运动中心;推动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努力实现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扩大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等品牌体育活动的影响力。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9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数量达到20个。
中医药文化传承行动
建立区域“治未病”中心,建设普陀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体验馆。推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培育创建一批以中医药为载体的特色街道(镇)。推广普及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气功等中医养生运动,提高市民中医保健技能的知晓率和掌握率。
优化服务网络行动
新建普陀区康复医院,异地扩建区精神卫生中心,新建桃浦老年护理院,新建万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石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改扩建长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22个。在桃浦智创城积极引进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发展有一定规模、影响和品牌特色的社会办医疗机构。2020年,每人常住人口床位达到6.0张。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持续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深入开展“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服务主题活动。全面推进预约诊疗。建立并完善区域心电、影像、检验、病理中心,推进区域内检查结果互认。大力推进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急慢分治。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70%。
加强健康管理行动
开展普陀区健康预期寿命影响因素研究,努力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战略,基本实现患者健康管理全覆盖。开展肿瘤筛查工作,实施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项目。到2020年,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达到70岁以上。
妇幼健康关爱行动
打造市区联动、专业对接、全程规范的妇幼医疗保健普陀模式,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大对高龄孕产妇指导服务。开展产后抑郁症的干预工作。实施儿童健康计划。关爱特殊儿童。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重点健康指标均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
卫生应急行动
强化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和修订工作。新增万里120急救站点,区域内站点平均服务半径≤3.5公里,急救平均反应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建立心肌梗死、脑出血、多发伤三个急诊病种规范诊疗流程,推进急诊与院前急救的无缝衔接。加强急救后康复治疗。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智慧医疗行动
整合普陀区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建立普陀区人口健康大数据中心。实施普陀区人口健康大数据利用项目、分级诊疗深化项目、公共卫生业务协同等项目,完善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动管理模式的转变。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向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在线预约、查询和支付。
健康促进行动
深入推进第六轮建设健康城区工作,加强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建设,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为重点,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落实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防护、安全管理等制度,开展健康促进特色项目,提高人群健康素养。到2020年,累计建成“健康社区”8个,“健康单位”95个。
健康校园行动
加强医教结合,落实“一校一医”,加强生命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严格控制青少年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控制肥胖、近视、龋齿等常见病发病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体教结合,培养中小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到202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医养结合行动
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促进老年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和安宁疗护的有序衔接,实现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的医养结合工作全覆盖。家庭医生优先满足65岁以上老年居民的签约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落实长护险制度。到2020年,各街道镇设置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2个长者照护之家、1个民办护理站。
心灵家园行动
加强对老人、青少年儿童、特殊职业人群、慢性病患者、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依托各街道镇“阳光家园”,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立心理危机的筛查、预警和干预机制。
残疾人康复行动
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建设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普陀区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1家区级辅具体验馆和6家街镇标准化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社,形成以家庭为中心,以机构为指导,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到2020年,家庭医生对有需求的残疾人进行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城市绿肺行动
建设桃浦中央绿地和北拓区,形成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生态绿带;稳步推进外环生态专项、长风5a、6a绿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新建道路、轨道交通14、15号线等配套绿地建设。强化以屋顶绿化为主的立体绿化建设,打造差异化特色公园和绿地景观,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到2020年,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7平方米。
碧水蓝天行动
实施普陀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逐步完善“河长制”管理,推进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施桃浦智创城土壤和地下水风险防控和修复。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实现无燃煤区建设,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到2020年,全面消除中小河道黑臭,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5.1%以上。
卫生整治行动
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改善、集贸市场管理规范、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和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等专项行动,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区域环境整体形象。推进垃圾分类减量管理,实施“绿色账户”的垃圾分类源头激励措施。实施“路长制”,提升市容管理水平和行政执法效率。
食品放心行动
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严厉打击非法收运、加工“地沟油”的行为。开展“放心餐厅”、“放心食堂”创建,强化放心养老助餐点建设,有效保障学校食品安全。加强对“饿了么”等网络食品经营等新业态的监管。到2020年,区内30%的超市建设成为“守信超市”,建设“标准化菜市场”6家。
交通安全行动
完善路桥基础设施,推进静宁路、宁川路、中江路等新建道路,打通断头路,优化公交站点和路线配置,构建更加便利的交通系统。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降速五公里、我参与我安全”、“系上安全带、一路保平安”等活动,让交通法治理念深入民心。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到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万人死亡率比2016年下降10%。
无烟城区行动
切实加大控烟监管力度,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开展每季度公共场所控烟巡查和机关控烟专项巡查,逐渐降低法定禁烟区域的二手烟暴露率。大力发动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和各类法定控烟场所参与无烟环境建设,开展无烟商务楼宇创建活动。加大戒烟门诊建设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无烟社会支持氛围的形成。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