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一批浦东社工来到都江堰,与当地社工共叙十年前在板房安置点结下的情谊,了解都江堰的重建之路,进一步弘扬社工精神,更好地反思和推进防灾减灾社会工作。
2008年7月,“浦东社工服务队”来到都江堰,大规模、多样化地参与灾害救援、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有序地协助政府解决受灾地区的社会问题,提升受灾民众的发展能力,在恢复灾区社会秩序、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增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灾区社会重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据介绍,“爱心加油站”是地震后浦东社工在都江堰开展的一个服务项目,鼓励灾民为他人提供帮助,并为其计算积分,一定的积分便可兑换生活物资。小小的举动让灾民从受助者转变为施助者,凝聚起了互助共治的强大力量。浦东社工还发起了“火凤凰妇女绒绣技能培训”项目,当时的都江堰余震不断,老百姓生活在抑郁和不安中,浦东社工从三林引入绒绣志愿者传授非遗技能,鼓励灾民恢复生产,加快家园重建。社工来到灾区,尽管没有带去生活物资,但为灾区带去了“重建之术”。
多年来,浦东民政局一直和都江堰有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引导、指导、督导当地社工开展服务,在社工人才的培育、社会组织的培育方面输出浦东的优秀理念和做法。2009年,都江堰成立了中国西部第一个县级的社工协会,在当地培育了大量社工人才,很好地服务社会。
上海市民政局原局长、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顾问马伊里表示,社会工作介入救灾,是救灾史上的一大进步,在救助生命的同时,关注到人的社会性,关注“社会人”的救助和人际关系的重建,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徐永祥说,十年前上海社工在都江堰播下的种子正在开花结果,社会工作在各领域的发展有长足进步,同时他指出,灾害社会工作发展还不够成熟,广大社工还应继续反思,提炼总结,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