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江口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
2018-4-16 11:15:14发布62次查看
日前,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将在崇明举办的消息在崇明“火”了,这使得崇明区江口幼儿园的“小花匠”们干劲十足,也想着为崇明岛增色添彩:小花匠工作室内,孩子们戴着围裙认真播种;实践基地上,一波“小农民”忙着采摘蔬果……如此富有生态特色的活动让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崇明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资源,我们因地制宜,让孩子开心入园、快乐成长。”据江口幼儿园园长杨赛玲介绍,多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区教育学院的引领下,幼儿园致力于发展生态教育,在一番探索后,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幼儿教学之路。
生态特色扮靓园区
来到崇明区江口幼儿园的大门,“两种味道”扑面而来,一是生态,二是童趣。
绿植墙陈列着各式花卉,把校园装点得五彩缤纷;种植区内,春风拂过绿油油的油菜花田,绽放出亮眼的金黄。记者注意到,该园环境建设不仅很生态,而且很特别:废旧轮胎变废为宝成为花盆,鸡蛋壳摇身一变成了电灯泡,此外,大门旁的阳光房里,悬挂着的废旧皮球“长”出了藤蔓,更是让人大赞“好棒”。
“幼儿园地处崇明西部,地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独特,因此岛上的乡土文化和自然材料都是园区环境建设的源泉。”杨赛玲告诉记者,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幼儿园以此为契机,创建生态特色环境,让孩子在大自然中真切感受崇明生态魅力。
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充分拓展户外活动空间,如将户外活动的区域设计与各项游戏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功能。走进位于幼儿园西北角的沙水田园区,记者就看到集玩沙、戏水、种植为一体的活动区。场地并不像城区幼儿园一样覆盖着橡胶或者水泥,而是通过运用树木、栏栅、泥土等自然材料制作而成。“这些玩具和设施都是老师们亲手设计的,小朋友们很喜欢。”杨赛玲说。
大自然是活教材
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幼儿教育中,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智慧。杨赛玲认为:“幼儿教育不仅局限于幼儿园和家庭,大自然也是活教材。”记者跟随杨赛玲走进教学区三楼的小花匠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长势喜人的各类植物花卉,难以想象,它们竟出自孩子们之手。
原来,两年前,幼儿园特意开辟出一块场地,设置小花匠工作室,内含绿植吧、花艺工坊、创意花盆等区域。“工作室是孩子们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他们经常围着这方天地,观察、谈论,时刻关心着每棵秧苗的长势。”杨赛玲因势利导,号召大家就小花匠工作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植物科普竞赛”“清除杂草我最棒”“比比谁的菜园美”……这些活动的开展使该园的小花匠工作室迅速火了起来,大家伙的干劲也更大了。“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从中提升了感知世界的能力。”杨赛玲说。
“周末也想来玩耍”
在瓜果飘香、五谷丰收的季节,老师们牵着孩子们的手,带领他们走进田野,去感受乡村特有的“丰收美”。大伙儿一起动手采摘,蔬菜被送往食堂成为当天的伙食,水果则分至班级让大家一起分享。在春末夏初,老师又带着孩子们去西岸氧吧,认识各种野花野草,观察它们的生长,感受生命的律动;幼儿园还利用橘子、稻草等农作物,开展手工制作。一切,都是那么的淳朴、自然。
此外,该园还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生态特色的教学活动,有竹节绘画、石头绘画、瓜果雕刻、五谷贴画、树叶贴画等,形成了独特的美术教育;科学、体育等教学活动,也取材于身边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态幼儿教育。
活动开展以来好评如潮,孩子们都希望周末也能够到幼儿园玩耍,家长们则纷纷表示将孩子送到这里,他们很放心。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