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在金泽 看《清明上河图》里的那座汴水虹桥

2018-4-16 13:38:03发布70次查看
  在金泽古镇里,横卧着一座《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水虹桥——普庆桥,一起跟随小编来看看古人的匠心和当代桥梁大师的风采吧。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属于国宝级文物。图中横跨汴水两岸的木结构飞桥是全画的“画眼”,它不仅浓缩了当时汴京城的繁华,也代表着我国古桥梁建筑史上一个辉煌的顶点。《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撇,宛如飞虹”,故称虹桥。 那么,此木结构虹桥是如何建造的?
《清明上河图》局部
1953年《清明上河图》历史上首次对公众展出,桥梁学家唐寰澄先生注意到了画中的“汴水虹桥”,不是一般古画中的石拱桥和木板桥,而是一座轻巧美丽的木拱桥,并先后名之为“叠梁拱桥”和“贯木拱桥”。
唐寰澄先生
1987年,唐寰澄先生在《中国古代桥梁》一文中对汴水虹桥的承重结构进行了分析。
汴水虹桥透视图
唐寰澄先生推测的汴水虹桥的结构体系
唐寰澄先生为汴水虹桥做的dsi超静定次数分析
他还用火柴棍仿搭了这一桥式,桥式精美、稳固,宛若工艺品一般。
唐寰澄先生用火柴棍搭的贯木拱桥模型及倒影
宋室南迁之后,木拱桥便消失于文献记载当中。自唐寰澄先生在《清明上河图》中发现以后,经过二十余年的搜索,在浙江、福建等地终于发现了多座贯木结构的桥梁,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2009年9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泽普庆桥
1999年,为了向世界介绍中国拱桥,由美国wgbh电视台nova科教片出资,桥梁学家唐寰澄先生任顾问,在桥乡金泽,用北宋当年的施工方法,忠实于《清明上河图》原结构,重建了一座汴河拱桥,命名为“普庆桥”,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
普庆桥为单孔木拱桥,桥长16.8米、宽4米,是古代桥梁复制的杰作。严格按古代的造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没有榫头,不用钉子,全部用捆绑式结扎起来,连成一片。桥的两旁有木拱,桥的坡变平坦,拾级而上,行走平稳,拱梁的两端,分别雕刻狮、虎头像,既增加木桥的外表美,又反映中国的建桥特色和民族风格。
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现已出现各种结构形式的桥梁,甚至还有千米级超大跨度的斜拉桥、悬索桥等,但木拱桥具有结构轻盈、制作简单和形式优美等优点,且能在结构安全、经济、美观中力求找到平衡点,在小跨度景观桥梁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也更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