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邢蓓琳)“人社工作既要通过突破和创新各类人才制度和政策,来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也要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班子始终把推动创新创业、服务企业发展、解民忧护民利放在静安社会发展大局中谋篇布局,带领静安人社干部队伍创出工作新业绩,促进人社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和高效运作。
服务人才始终在路上
静安区“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区”。区人社局积极响应,班子成员围绕展开集体“头脑风暴”,反复研讨、改进创新创业政策,发布了《静安创业就业政策双十条》。区人社局局长王光荣介绍说,2017年,静安区共帮扶引领创业85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490人。静安创业新政一方面从关注小微企业向注册前创业项目延伸,聚焦全周期、聚焦好项目、聚焦创客团队、聚焦社会组织,精准发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另一方面从关注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延伸,充分展现“一轴三带,处处创业沃土,五大产业,个个创业良机”的发展战略,营造包容开放的创业生态环境。
2015年,黄元超选择在静安创业,成立上海云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他表示,静安区提供的房租补贴、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费补贴等一系列创业政策是创业初期的“及时雨”。就业指导老师和人社干部的悉心关怀更让自己感觉温暖。2017年底,黄元超接到区人社局打来的电话,原来他忘记按期申报办理创业前“贷款贴息”了。黄元超说,虽然只有5000多元,但却实实在在感受到政府对创业者时时刻刻的支持和关心。
一直以来,区人社局班子高度重视“关心专家、服务人才”工作,每年冬夏两季,班子成员都亲自带队慰问区内59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每逢专家打来电话咨询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区人社局也总是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赢得了专家们的信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辉明动情地表示:“静安区人社局主动关心我,对我提出的问题总是尽心帮助,我有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们,你们是真正的‘人才之家’。”
近来,区人社局还结合“大调研”,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关注区域内各层次人才发展,契合人才需求开展服务,甘当“店小二”,为企业hr总监搭建交流平台、统一安排各科室组团进企业宣讲政策、提供培训和业务指导等,让在静安工作的人才更添“归属感”。
构建“互联网+人社”新模式
为了在区人社系统内推动数据治理实践、培植数据服务文化,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区人社局会同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在全市人社系统率先开展数据应用大赛,积极探索构建“互联网+人社”静安模式,通过人社大数据分析方式,提出创新工作方案,破解工作瓶颈,优化工作流程,推进精准服务与精准管理。王光荣告诉记者,这次大赛的成果之一就是绘制形成了静安创客地图。这张地图将创业园区的地理位置、体量、租金标准、享受的优惠政策、产业分类、交通便利程度等相关信息直接呈现给创业者,以最便捷的方式进行查阅与选择。
与此同时,区人社局还开发并完善了“静安区扶持创业信息平台”,通过收集、统计、分析各类创业数据,实现创业扶持政策的政策精准对接和跟踪服务全面覆盖。该平台通过建立模块、搭建信息数据、拟定基础审批流程等,建立起集中式、信息化审批创业扶持资金的管理体系,实现区内创业企业以及创业补贴申请、审批、拨付的集中统一管理。今后还将进一步整合政策查询、政策受理及跟踪服务等功能,并将部分服务功能向各街道延伸,逐步完善系统运行的便利性,加强审批程序的严谨性,使整个审批流程更规范、实现创业政策与公共创业服务方便快捷、高效高能、动态监管。
执法队伍更趋专业化
2017年3月,静安区启动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第二批扩大试点工作,聚焦现场一线执法队伍,通过科学的职务晋升通道打破原有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区人社局班子高度关注,一方面积极向市公务员局争取政策倾斜,激励队伍有干劲有奔头。另一方面,深入规土执法、环境监察、劳动监察、动物卫生监督、文化执法等5家试点单位了解实情,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将重点难点问题各个击破。同时,以工作动员会、专题培训会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引导,最终顺利完成职位设置、入额套改、职务晋升、机制建设等任务,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一流,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务员队伍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此外,区人社局班子还坚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助推“国际静安”建设的重要举措,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方协作、企业和劳动者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定期组织多部门多科室为企业进行“劳动关系培训”,对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就业政策、社保政策、审批政策等内容进行辅导,跨前作为,预防纠纷,确保辖区稳定。
“江水潮涌暖风熏,恰恰马蹄春路上。”王光荣表示,进入以“跨越”为主基调的2018年,区人社局班子将在砥砺前进的发展道路上,上下一心,带领人社队伍展现新气象、作出新作为,实现人社事业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