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心——沪港同筑两地情,童心共展中国梦
2018年3月22日上午,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师生一行109人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小学,开展“同根同心——沪港同筑两地情,童心共展中国梦”沪港两地学生交流活动。上海市港澳办靳维明副处长,浦东新区港澳办董海峰处长,浦东新区教育局外事办吕翠红主任也莅临学校,参与了本次交流活动。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三月的申城虽然乍暖还寒,但已是迎宾的好时节。作为新学期“同根同心,携手同行”沪港学生交流活动在浦东新区的第一站,全体浦东南路小学师生带着早春洋溢的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上午九点,香港客人踏上校门口的红地毯,浦南小海鹰手持紫荆花旗,准备好独一无二的签名卡邀请同龄少年们签下名字,并在卡通福狗的招呼下把一张张签名卡贴在大背景板上。签名卡是特别为本次活动设计的会标,一半紫荆花与一半白玉兰相融相合,寓意沪港少年和春天有一场灿烂的约会。小客人们刚下车,就体验到明星走秀签名的隆重和热闹,纷纷笑靥盈盈,个个落笔精彩。随后,在浦南各位行政老师的带领下,香港师生参观了浦南美丽的校园,别具一格的“自然启智苑”,宽敞现代化的“不亦说乎图书馆”,充满科技元素的“苹果之谜实验室”,童趣可爱的“乐高班牌”……无一不令来访师生啧啧称赞。
欢迎仪式在学校的“明日星舞台”举行。仪式上,学校用一部短片向来宾介绍了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设置理念和具体实施。校长赵雪华女士亲自代表浦东南路小学致欢迎辞。浦南小海鹰旗语操社团、沪语童谣社团、陶笛雅乐社团和中国舞蹁跹社团的孩子们以特色节目展示自己的同时也设计了巧妙的互动环节,邀请香港小伙伴一起上台尝试,全场充满欢声笑语,沪港少年的阳光与热情四射,宾至如归的温馨浓暖整个会场。
紫荆花开润申城,玉兰情暖递香江——在互赠礼物一刻,浦东南路小学赵雪华校长和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小学张文舜主任代表双方学校互换了礼物,还举行了创意满满的“友谊树栽种”环节,赵雪华校长邀请与会领导和嘉宾一起手把五彩水壶,向大花盆中浇灌下春天的甘露,齐声祝福沪港两校友谊绵长不断,地久天长。会后,双方学校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一起挥铲,在校园的玉兰树边种下紫荆花树,共迎无限好春光。
为了请香港小伙伴能够在浦南校园中进一步感受学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常态,学校准备了丰富的学科类课程、拓展型社团活动课程邀请小客人们参与。98位浦南学生带着自己的“交友书签”一对一请到一位香港小伙伴,走进温馨、宽敞的教室,手拉手、肩并肩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上海特色文化、共建沪港学生友谊桥梁。
瞧!上课铃声滴铃铃,琅琅的书声、热烈的讨论声奏响一片校园中的交响曲。语文课上,师生一起聊到了“诗仙”李白,还了解了《赠汪伦》这首诗创作背后的趣味故事。《赠汪伦》的激情和《乌衣巷》的婉约相映成趣,吟诵是师生间最投入的表白。数学课上,大家迷上了一个来自以色列、名为“推理大师”的智力游戏,两种趣巧的木质玩具成为焦点,各路高手奇招叠出,各抒己见。英语课上,大家一起学习了冲泡功夫茶的基本步骤,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在英语环境中诠释中国茶的风味绝对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中西合璧的体验很不一般。香港中华基督教会青年会小学的98位小能人个个认真,既学得积极、又练得投入,短短35分钟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根据每一位香港小伙伴事先对社团活动菜单的选择,浦南小海鹰们陪同自己的新朋友一起走进“快乐30分社团”,探寻另一种不一样的课堂风景线。今天的社团分为“嘴上功夫”、“手上功夫”和“脚上功夫”的实践体验。这边拿起陶笛吹一吹,雅乐飘送;那边上海方言讲一讲,海派腔调十足。楼上学做一回土星人,捏个精致得不得了恨不得咬一口的上海小笼;楼下已经为立体纸造型的配色争论得不可开交;还有淑女范儿十足的编绳活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编一个红红的中国节;或者目不转睛地盯住老师把一张美不胜收的艺术纸折几折就翻腾出一只吉祥鸟,一朵富贵花。最喜欢热闹的一群都聚在了体操馆里,拉起黄包车转一圈,排好队兜好橡筋跳一支《马兰花》,再琢磨琢磨地上的“小房子”怎么单脚跳不落地,笑声、欢呼声,争着、抢着,一切都热热闹闹着——是呀,学会分享、学会合作,沪港少年的彼此深情,在互动的过程中如明媚的春光悄然入心,终成厚谊畅抒中国梦。
新学期的“同根同心,携手同行”沪港学生交流活动旨在帮助香港师生了解中华文化,体会香港与内地同根同心的密切关系,同时加深香港师生对内地教育制度、教学方式的了解,增进沪港两地学子的友谊。今天的相逢相知,是香港中华基督教会青年会小学和浦东南路小学的同龄少年们缔结起友谊之光在祖国的版图上交相辉映。同根同源,共植友谊树;同根同心,共展中国梦——祝福少年们和祖国的明天一样,拥有最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