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浙江有个“上海村”,3000人村庄每年接待200万上海人

2018-3-13 5:50:43发布72次查看
  浙江长兴县水口乡的“顾渚村”,这个不到3000人的小村庄,每年接待上海游客约200万人,村里民宿和商店的主人都会讲一口上海话,到了这里彷佛到了上海的郊区,被人称为“上海村”。这个神奇的村庄是怎么形成的呢?
1
“上海村”何以吸引上海人?
(1)地理位置
顾渚村,位于浙江省长兴县的西北部,距长兴县城17公里,距上海约150公里,从上海驱车到顾渚村,约2个半小时。
(2)生态环境
顾渚村位于海拔300多米的顾渚山脚下,三面环山、东临太湖,目前有2万多亩的生态公益林和17000多亩的竹林,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形成一个天然的氧吧。而这里的土壤则是被称为“抗癌之王”的富硒土壤。
阅读
为了保护顾渚的青山绿水,村里禁止污染企业入村,同时实施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实现“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无害化处理链,省内独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得到全面运用,村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保护。
顾渚村领导班子团结有力,积极办事,带领全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湖州市文明村等荣誉。
村子的周围盛产唐代贡品紫笋茶,并拥有上等的泡茶水金沙泉,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历史上的“茶圣”陆羽举办茶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人文旅游资源也同样丰富。
(4)绿色食品、乡土活动
凭借着自然山水,顾渚村水果、蔬菜、茶叶、笋干等土特产备受游客青睐。每到过年过节,这里还有充满乡土味的节庆活动。
(5)基础设施、性价比
顾渚村已经发展出354家农家乐,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每人60到100元一天,包吃包住,如此高的性价比,很受上海中老年人欢迎。而上海人集群后,让上海人有了家的感觉。生意好了后的顾渚村也没有坐地起价,民风依然淳朴热情。
2
哪些上海人去“上海村”?
乌木的价值
2016年,上海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299.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6%。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旅游出行、休闲疗养,已成为“老年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
上海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步入老龄化社会。
2000年,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上海户籍人口的18.3%;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市的户籍人口有1449.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457.79万人,占总人口的31.6%。上海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阶段,成为全国“最老”的城市,各种老龄问题日趋显现。
随着养老旅游观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到异地旅游养老。在目的地选择方面,乡村具有生态环境佳、生活节奏慢、居民性格淳朴等特征,逐渐成为较理想的养老旅游目的地。
一份来自长兴旅游局的报告称,上海游客占到顾渚村总游客的近7成,而这7成的上海游客中,绝大比例是老年人。
经过多年发展,顾渚村“农家乐养老”模式出了名,老人去农家乐小住一段时间,从十天半月到大半年不等。目前,顾渚村已被评定为浙江省老年养生旅游示范基地。
阅读
顾渚的发展变化要从上海老中医吴瑞安说起。
20多年前,75岁高龄的吴瑞安梦想着找到一处山水环境极佳之处,为低收入老人创办一所集康复、疗养和旅游于一体的机构,辗转多处后,看中了顾渚村,申兴康复疗养院就此成立了。之后,疗养院所在的王塔自然村诞生了当地第一家农家乐“王塔庄”。
从2002年开始,顾渚村开农家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村党总支书记祁煜良提供的一组数据:全村961户,2600多村民,现有农家乐460家,17000张床位。
上海人对“上海村”有何影响?
乌木雕市场
在农家乐兴起之前,顾渚村大部分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卖茶叶、毛竹和竹笋。农家乐的兴起,改变了很多家庭。
数据统计,顾渚村全村从事与农家客栈(农家乐)旅游相关工作的占全村劳动力将近80%,50%以上的农家客栈(农家乐)的营业额超过100万元,户均营业额约70万元,户均净收益在20万余元。
2016年,顾渚村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6.8亿元。
阅读
2013年的断水事件,给了顾渚村重重一击。
连续40多天一滴雨也没有下过,全村人赖以生存的山泉水断流,水库面临见底,急坏了农家乐的老板们。最后,政府只好拉来洒水车送水救急,并派发饮用水。
“其实这些年,环境变化了很多,原本河里的水都能用,现在取水都往深山里去了。”农家乐主周老板说。谁都能意识到,农家乐成倍增长,顾渚村的环境容量已达到饱和。
最近几年来,顾渚村的乡村旅游知名度虽在扩大,但村庄环境一度恶化。顾渚村支祁煜良表示,村里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自毁“金山银山”。
部分内容源于百度,图片均选自网络。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