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如厕”指导
2018-1-29 0:00:00发布97次查看
本次培训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分组研讨梳理出“如厕”活动关注要点:保教人员在如厕前需要沟通站位、检查着装和环境物品的准备,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另一位教师则分批对幼儿进行管理;如厕中教师对厕具、厕纸使用和安全习惯都随时进行关注和指导,如厕后则提醒幼儿养成整理服装和洗手习惯,并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次“如厕”培训,通过经验交流方式进行,围绕着“在每次如厕活动中,你班教师和保育员的站位是如何分配的?教师和保育员的主要关注点在哪些方面? 有什么好的经验?”进行讨论和交流,大家纷纷对自己班级盥洗室的环境和站位进行交流,同时也得出了共识:三个人的站位需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厕所环境、上下环节等来讨论商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主班的教师要跟随大部分的孩子,保育员随时注意保持盥洗室的干燥和安全,教师合理安排好孩子的过渡环节和下一个环节。
负责培训的高老师也对“如厕活动中对幼儿生活习惯、能力等培养采用什么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学期——月——周的条线进行梳理,哪些习惯培养是重点落实的,指导方式根据年龄段和班级特点多元化。 小班可以选用幼儿喜欢的绘本、儿歌,中班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大班可以制定班级公约等形式,与幼儿园的趣文化、趣味艺术活动相结合。
总之,良好如厕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及家长都不能忽视对幼儿的如厕教育,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观,抓住幼儿如厕环节,使幼儿如厕习惯在日常教师的指导、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慢慢养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用不同策略,使幼儿学会自立大小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幼儿真正全面健康地成长。
长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