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沪剧五朵金花,但下一代是谁?”在2018年上海人代会会场,陈甦萍代表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怎么做好沪剧这一地方经典戏曲的传承,是她一直放在心里的一件事。“主动让台!”这是她最坚定的态度,她说,“要把舞台让给需要实践机会的年轻人,以戏带人,出戏才能出人”。
图片说明:上海市人大代表陈甦萍(中)在小组审议现场。
沪剧作为上海唯一的地方戏剧,就是要用上海话讲上海故事。陈甦萍代表还记得2006年去爱尔兰演出时,沪剧被称为“上海的歌剧”,同一年,沪剧被纳入国家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这在她看来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事。
但,传承不能只用嘴说。“戏曲要通过舞台的艺术、宣传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可是拿什么吸引人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没有好的作品很难吸引年轻观众。”
陈甦萍代表坦言,自“五朵金花”后,年轻一辈的沪剧演员里能叫出名的“角儿”不多。怎么培养新一批沪剧演员,陈甦萍说,演员是要在舞台上滚出来的,没有舞台的锻炼,年轻人如何能成长。“要主动让台。放手让年轻人演,给他们锻炼和展示的空间和平台,给他们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成长。”
图片说明:陈甦萍代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
作为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代表出演的《小巷总理》、《赵一曼》等剧目受到粉丝的喜爱,但很多次在面对“点名”要她出演的情况时,她都婉拒了,“现在年轻演员的知名度不高,年轻一代演员的机遇并不多,要培养新一代的文化队伍,老一辈就要学会让台,要保护、扶持年轻人。”
说起年轻一辈的“角儿”,陈甦萍有些感慨,“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台上的一分钟,台下几十年的功夫就没有展示的平台,我们要给年轻人搭建展示的平台,给他们机会。”
说起沪剧未来的传承和传播,陈甦萍说“任重而道远”。“让了解年轻人的新生代演员吸引他们同龄的观众,毕竟舞台艺术是一个年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