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2年,古猗园建园,初名“借园”
今年已是497岁“高龄”
再过3年,这座江南知名的古典园林
将迎来500岁高寿
近期,在上海古猗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图片展上,近百张与古猗园的“合影”被翻了出来!
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些照片来自热心人士的投稿,有市区的,也有外省市的,当然更多是来自南翔本地的,这些热心人士不仅发来了老照片,还和分享了一张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弥足珍贵...
珍藏着家人不同年代在古猗园拍摄的多张照片
6个故事,6段情缘
战乱思亲信照牵
那是1935年,姚祥华老先生的祖父为了躲避战火,逃到了青浦,因日久思念亲人,便写了一封信。老先生的父亲就去当时公园里的庐山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寄去。
”
那是1968年春节,姚祥华老先生自己在当时的南翔公园北门拍了一张照片。
那是1977年春节,姚祥华老先生用托《新民晚报》曾经的摄影部主任张祖麟买到的凤凰205相机给父母拍了一张照片。
那是1978年,姚祥华老先生和现在的妻子处于热恋之中,请游客帮忙在九曲桥的石马上拍了一张甜蜜合影。
原来,姚老先生和《新民晚报》曾经的摄影部主任、老一辈摄影家张祖麟是邻居加忘年之交。张祖麟人脉甚广,正是在张祖麟家中,姚老先生看到了胡厥文题写的“古猗园”园名。这幅真迹目前保留在古猗园内。
重磅摄展梅花厅
1993年,张祖麟艺术摄影展在古猗园梅花厅举办。
汪一中先生是古猗墨庐的成员之一,古猗墨庐聚集了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定期在古猗园内交流书画,逢年过节还会为游客写春联。汪先生珍藏了几张嘉定文化名人浦泳先生在古猗园的留影。他说,当年他在南翔中学读书时认识了处于人生低谷、在学校扫地的浦泳先生,便开始跟随浦泳先生练习书法。
古猗园浓厚文化底蕴自然是吸引了
一大批文人墨客,书画、摄影爱好者,外国友人
......
还有各界知名人士前往
比如我们南翔的第一任市委书记
20世纪80年代 石凌鹤(中国电影事业创始人之一)与徐大妹(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鞠国栋提供
岁月沧桑,古猗园几易其主
几度更名,更饱受战火蹂躏,满目疮痍
但是,游客们对它的喜爱却一如初见之时
且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愈发深厚
古猗园记录着几代人的童年和成长
曾经这里有滑梯,还可以泛舟
不曾想...古猗园还养过动物
上了年纪的游客说,他们在公园看见过很多动物
有孔雀、大熊猫、老虎……
上世纪70年代
古猗园儿童乐园里的滑滑梯可是抢手货
两根直道、一根弯道上总是挤满了小朋友
1978年,彭冲书记来古猗园视察
并指示应恢复古典园林的特色后,
小型动物园即被撤销,动物交给了有关公园饲养
后来的古猗园就没有动物了
纯真年代
在那段青葱岁月,都是最美好的日子
借上相机,拿好“道具”
(那时候相机可不是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的)
和同事、同学相约一起郊游游
游湖泛舟...很文艺的样子
1967年1月起,公园改名南翔公园
1977年,公园才恢复“古猗园”的原名
所以在那段时期的照片上
还能看到“南翔公园”的字样
当时能扛着录音机去散步,那可是很时髦的
骄傲的拿出了家里800多元买的夏普录音机
去古猗园拍照,倍儿有面子
燃情岁月
对于古猗园,嘉定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与家人送别、同事留影、节日纪念
......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有她的“见证”
1960年南翔美纶厂职工国庆纪念留影于缺角亭 苏华林提供
1973年参加学校组织学习解放军野营训练 留影于南大门 郑延龙提供
1973年哥俩送弟去参军特来古猗园留念 丁振荣提供
1975年 蔡菊娣提供
1986年 餐厅服务班获上海市园林管理局三八红旗集体 蔡菊娣提供
上世纪60年代拍摄于梅花厅前 蔡菊娣提供
上世纪70年代 教工党支部活动 男角工 俞永福提供
上世纪70年代 教工团支部活动 俞永福提供
上世纪70年代 留影于不系舟前 王建提供
20世纪70年代 留影于南大门 姚永新提供
1996年4月21日留影于照壁前 赵森鑫提供
阖家幸福
追忆岁月静好
和家人一起打开珍贵的时光“闸门”
这里有一张张全家福
这里有古猗园餐厅内举办的80年代特色喜酒
当时,南翔小笼包是每桌标配...
1978年5月1日 拍摄于小云兜前 臧玉兰提供
1976年年初二 丁振荣提供
1986年 拍摄于鸳鸯湖畔 赵森鑫提供
1987年2月 拍摄于古猗园餐厅 严玉雅提供
1987年2月 拍摄于梅花厅前 严玉雅提供
1987年2月 在古猗园餐厅吃好午饭后游园 严玉雅提供
1987年拍摄于鸳鸯湖畔 赵森鑫提供
1988 年的青清园门庭 陈女士提供
1995年12月25日胡兆康家人留影于玩石斋前 蔡菊娣提供
2012年10月拍摄于幽篁烟月景区 臧玉兰提供
2012年在逸野堂前拍摄 全家福 赵森鑫提供
轻轻翻阅一张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
聆听后人讲述一段段猗园故事
一幅幅叫做时光年轮的记忆图景
如电影般回放在眼前
不由得让人感叹
倘若时间不老,我们便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