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徐汇区长桥街道汇成三村,主干道两侧一幅幅宣传垃圾分类的墙绘成为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徐汇滨江沿岸的中海瀛台,最为普通的窨井盖也“萌萌哒”,在小区内的十多位家长的协助下,垃圾分类的宣传画上了窨井盖。“这个点子非常好,不但趣味性强,还可以让住户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垃圾分类知识的熏陶!”中海瀛台的柴小姐对这一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点了赞”...... 记者在今天长桥街道举行的“清河新时尚,绿色新家园”暨2019年长桥街道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上获悉,去年垃圾分类硬件配置全覆盖,湿垃圾的日分类量日均0.24吨增加到5.2吨,长桥街道今年将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水平,探索垃圾智慧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建立1-2处湿垃圾不出小区就地消纳处置,使分类更科学、更有效、更便捷。 长桥街道有32个居委53个小区,共计99座生活垃圾库房、821处户外投放点、1220处楼层投放点,涉及居民48662户,垃圾分类工作体量较大。2018年3月,长桥街道开始施行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街道整修了44座分类垃圾库房,对403个户外垃圾收集点标准化改造,并统一规范各类标示标牌2876块,配置了1200只标准分类垃圾桶,引导居民提高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到年底,硬件配置全部到位,长桥街道所有小区做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2018年,长桥街道所有分类小区生活垃圾经居民源头分类、库房二次分拣、环卫分车收运,分类减量效果显现,湿垃圾的日分类量由开始之初的日均0.24吨增加到现在日均5.2吨。随着街道二次分拣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建立推进,湿垃圾的分类量和分拣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除了分类硬件设施的升级换代,垃圾分类已融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中,涌现了一批“分类达人”。街道通过“三进”,进机关、进小区、进校园,不断延伸垃圾分类的覆盖面。 据统计,过去一年,长桥街道累计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与实践活动70余场,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次测评中,居民实际参与率提升明显,有的小区达到了80%以上。 今年,长桥街道计划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垃圾智慧分类与资源化利用。首先是确保街道下属各单位和辖区内学校、医院等体制内单位分类达标率100%。其次加快小区生活垃圾库房和户外投放点位整修和改造施工进度,对相关居委、物业、志愿者和分拣员开展培训,提高垃圾分类的精细化水平,提升分类质量。三是按照一小区一方案设计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实施细则,在5大居民块区设置1-2座智能化标准库房和4-5处智能化投放容器,探索建立1-2处湿垃圾不出小区就地消纳处置,使分类更科学、更有效、更便捷。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袁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