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养老的长宁样本
2018-12-28 17:04:33发布60次查看
近日,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民政部、财政部发布了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绩效考核结果的通报,长宁区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优秀地区。
自从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来,长宁区举全区之力予以推进,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融合式发展、提供高品质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和开展实践创新等方式,积极探索养老“优质+均衡”发展,为大城养老提供有益的长宁样本。
养老工作上下齐抓共管、整体统筹推进
2017年底,长宁区入选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洪辉任组长的长宁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及6个工作小组,各街镇也相应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整体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
全区科学安排试点资金,将2997万试点资金分解到93个具体项目,分配至各街镇或区民政局,重点安排服务提升项目,用于软件提升的资金占80%。2018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4亿元用于支持长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市、区财政配套资金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997万元)的13.3倍,试点资金的杠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长宁还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强绩效跟踪和评估,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发布“幸福养老”指标体系引领快速持续发展
长宁在全国率先发布“幸福养老”指标体系,涵盖6大指标体系,细化到14个指标项和60个目标值,引领长宁养老快速持续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长宁区养老“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通过10大举措,推动区域养老事业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均衡发展。创新制定出台了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鼓励养老机构开展社区延伸服务等13个区级政策,编制养老政策汇编,确保政策执行到位,群众知晓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编制了《长宁区幸福养老地图》,发布《长宁区幸福养老便民手册》,推出养老服务包,开展养老顾问试点,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全方位掌握区域养老资源,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长宁寸土寸金,但努力建设养老床位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目前,全区共有养老床位6234张,户籍老年人床位拥有率达3%,位列中心城区首位。
养老服务人才不可少,为此,长宁出台了《长宁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年度安排专项资金330多万元,对培训机构、优秀专技人员、护理人员给予支持,完善教育体系,与各类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加大各类培训力度,设立养老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强化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改革试点以来,社区居家护理人员增加了52%,一支规模适度、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尊老敬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正逐步形成。
实现社区“医、养、康、护”融合发展
此外,长宁还注重机构、社区养老融合发展,将机构资源向社区延伸,全区所有公办养老机构和60%的民办养老机构均开展了日托、助餐、助浴、助医等延伸服务,同时,协调区内国企盘活30处闲置资源用于建设各类养老设施,有效增加养老设施供给。近年来,长宁区按照40平方/千人和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的要求,每个街镇建设1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至少1家长者照护之家,每4-5个居委会建设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每个居委会建设1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街镇综合服务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居民区活动圈、邻里互助圈、居家生活圈五圈合一的15分钟为老服务圈基本形成。
长宁区在全国率先建立并推广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护理站、居家养老服务站“三站一体”的社区服务模式,并实现医保联网结算,一站式满足了老年人医康养护需求。仅今年上半年,江苏街道颐家“三站合一”医养结合体就累计为6800人次老人提供多元康护服务,老年人服务满意度达到98%。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