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今年老旧住宅综合修缮完成37万平方米以上
2018-12-28 16:15:41发布47次查看
老旧屋顶翻新了、公用厨房扮靓了、新马桶也安装上了……今年,淡水路上的百年老宅——丰裕里在经过老旧住房综合修缮后,焕然一新,小区的“面子”和“里子”都有了明显改观,难怪居民们都说:“小区更宜居了,生活也更舒心了。”
记者从区房管局获悉,今年,黄浦区老旧住宅综合修缮项目已全面完成年初任务,涉及面积37.39万平方米,受益户数10359户。同时,结合老旧住房修缮,20个小区信息线治理工作也取得了大进展。老旧小区满天“蜘蛛网”的乱象,得到了清理和整治。
旧住房修缮,居民受益大
丰裕里是旧里,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房龄将近百年,外墙立面陈旧,屋面渗漏,门窗损坏,上下水管道因长久使用而老化渗水,房屋的各种隐患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今年,一系列综合修缮让这个百年老宅在居民期待中,再次重焕荣光。
“这次综合修缮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囊括其中。”区房管局城市更新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包括房屋的主体结构加固、隐患点排除、屋顶屋面翻修、外墙风化渗漏修复、公用设备设施整修、安装马桶等工程。修缮后不仅让丰裕里外观变好,功能使用上更是焕然一新。
走进丰裕里,修旧如旧的整修,让这个百年小区多了一重复古味。
弄口的“丰裕里”名牌,经过重新描绘后更为字迹鲜明。沿着弄堂朝里走,“修旧如旧”的红砖墙显得格外有味道。
踏进公用厨房,一眼看见三个新水斗沿墙一字儿排开,且各配一个水龙头。厨房四周,是米白色的复合板材吊柜和铺着大理石台面的橱柜。台面上几个煤气灶头整齐有序排列着。屋顶还设有防火喷淋装置,消防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改造后,厨房间干净整洁多了,我们每天买汰烧心情也好了很多。”正在厨房间准备午饭的陈阿姨开心地告诉记者,以前墙上、管道上覆着黄渣渣的陈年油腻,一进公用厨房间,黑漆漆、脏兮兮,“看着都难受。”
不仅厨房翻新了,很多居民家里还装上了独用的抽水马桶。记者跟着李阿姨来到她家,走进唯一的房间,感觉地方虽小,却五脏俱全。床、柜子、大橱应有尽有,一个抽水马桶安装在卧室一角,可用转角帘与房间隔开。李阿姨说:“这个马桶是我家独用的。那些新装抽水马桶的人家也和我们一样见缝插针,装在角落里。”
事实上,今年除了丰裕里,还有很多老旧住宅小区都得到了全面的改造、整修和提升,如老西门街道文庙周边的永业里小区、静修小区、梦花小区、西仓桥小区、柳江街小区等,改造建筑面积共4.3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2000户。
探索创新,抽户改造只为居民满意
作为全市房屋修缮留改试点项目,今年,黄浦在8号街坊一期(承兴里)创新试点,在全市首次尝试“抽户”的方式,迁出一部分住户,使整个空间、面积得到释放,再进行房屋改造,让留下来的居民通过重新设计分配,提升居住品质。这样的抽户改造,上海尚无先例,怎么抽?抽哪些?没有经验可循。
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个“抽”建筑面积特别小、居住特别困难的;第二个“抽”原始设计是公共部位的房屋;第三个“抽”被列入设计改造的。通过精密测算,共需抽离32户居民,释放出300平方米。政府按照标准与抽离户货币置换。为了做好群众的工作,区房管局、街道等专门成立了8个群众工作组,不仅要让被抽到的居民愿意搬离,还要和不走的居民反复沟通。待完成改造后,每家每户都能有3.5平方米左右的独用厨卫间,小区的配套设施也将更完善,居民的公共空间和总体居住环境、品质将更优化。
此次抽户后的修缮是“一户一方案”,设计上甚至要精确到一砖一瓦。南京东路街道为此还设计了一张装配服务清单,共列出了6、7种不同的需求,比如厨房大理石面板选色、房间里的插座安装位置等等,根据每户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反复打磨方案,推敲施工细则,尽最大努力满足大多数居民需要。
记者获悉,目前,8号街坊一期试点项目中,新里部分正在施工,计划明年一季度完成;旧里房屋的居民抽户工作已完成,居民过渡签约已生效,95%的签约居民已搬离,正抓紧推进剩余居民的签约和搬迁工作。
除了8号街坊一期外,复兴东路404弄项目年底前完工,将迎来居民回搬;火腿弄项目居民过渡签约正抓紧推进,11月7日项目已生效,目前居民搬迁和项目各项前期手续正在有力推进中。此外,其它一批留改项目也均取得了良好进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