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花光了,人也没了,留下一屋子的保健品!”12月19日下午,市民柴女士拨通了本报热线,语气颇为愤慨。到底发生了什么?柴女士邀请记者到她父母家去看看。
在柴女士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中山东路的一个老小区。走进柴女士父母家,客厅内,一位阿婆正呆呆坐着,一言不发,桌上摆着一张遗像。
柴女士告诉记者,那是她的母亲,遗像上是她的父亲。几天前,其81岁的父亲意外遭遇车祸,经过4天抢救,最终还是不幸去世。
而柴女士之所以在承受丧父之痛时拨通本报热线,是因为在处理父亲后事时,在父母家里发现了让她又惊又气的一幕。
柴女士带着记者推开屋内的一间房门,记者也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惊:床上、衣橱顶上、地板上,都被整盒整箱的各色保健品占据,大部分都未拆封,仔细一看,其中许多已经过期。
“老夫妻俩十几万元积蓄在最近五年内全部都用来买保健品了。”柴女士告诉记者,父母共育有五个子女,平日里来看望他们时,只允许在客厅里见面,“直到今天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这么多保健品都被他们用布盖着,藏了满满一房间!”
“父亲每个月4500元退休工资,10日发,出事那天是12日,除了在他口袋中找到的700元,其余的一分也没有了。”柴女士心痛地说,老夫妻俩平日里省吃俭用,谁知道钱竟全拿去买保健品了。
“他们不敢和我们说,钱不够就去问邻居借,后来邻居也不借给他们了。”柴女士说,“再后来就赊账买保健品,等领到了退休工资再去还,就在父亲出事后,我们还接到了好几个催款电话!”
柴女士还拿出了两份所谓的承诺书,记者看到,“承诺书”上写着:“凡购买使用我公司某产品的用户……当您年满100周岁的时候,凭您的有效身份证可以获得奖励人民币100万元整。”“夫妻两人同时签约优惠价购买某产品成为宣传推广代表,夫妻双方都活到100周岁可以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来自松江区消保委的统计,截至11月底,区消保委今年共接到老年保健品投诉16件,占老年消费者所有投诉22.86%。区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不良商家往往为了谋取利益,紧盯老年人市场,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和维权意识差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打亲情牌、免费赠送、高额利诱等方式,设置消费陷阱,非法牟取利益,骗取老年人财产。
因此,区消保委提醒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要特别注意:要到正规的经销商购买保健品,不要随意相信路边现场的兜售或者在信箱里的传单广告,不要轻信推销者对其产品的宣传,不要盲目相信宣传单上保健品的治疗功效;不要相信以免费为借口的老年活动,如免费保健、免费体验、免费旅游、免费讲座等,其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推销保健品;保健品要认准“蓝帽子”,购买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是否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文号,标识国产保健食品要有卫生部的批准文号“卫食健字”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国食健字”标识,进口保健食品要有“卫进食健字”标识;切莫将保健品当成药品,也不要神化保健品的功效,老年人平时多锻炼身体,日常讲究营养搭配,比吃什么保健品都强;老年人遇到推销保健品的情况,要有警惕和防范意识,对遇到推销者提供的各种免费服务的情况,应及时和家人沟通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
来源:松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