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工智能迅速崛起,已经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翻译机可以实现中文和全球33种语言之间的实时互译,超乎人们的想象;在攻克癌症领域,人工智能也大显身手……我们可以感受到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令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闵行区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临港集团、博康集团四方合作共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并于近日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
政策聚焦,专项举措助力产业发展
在签约仪式上,区委书记朱芝松介绍了《闵行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根据《实施意见》,闵行区确立了人工智能在闵行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正积极通过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向打造人工智能体验示范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引领地的目标迈进。
闵行区域内现有14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年产值规模超过100亿元,具有产业基础良好、科研院所众多、人才资源丰富的发展优势,同时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到2020年,闵行区计划实现区域内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300家,龙头企业超过10家,产业规模达250亿;建成15个以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25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发展一批包括紫竹创新创业走廊人工智能创新带、马桥人工智能未来小镇在内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示范园区。到2030年,力争实现人工智能科技、产业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集聚各方力量,助推智能上海
多年来,闵行在科技创新领域始终与各大高校、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协议的签订,是闵行区和上海交通大学、临港集团、博康集团四方密切合作的重要成果。
上海交大是推动人工智能研究的排头兵,具有雄厚的学科优势、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30年来,上海交大积极参与闵行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各项事业,对闵行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闵行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临港集团肩负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的建设任务,多年来为上海科创园区建设和城市更新做出了重大贡献,此次合作为今后闵行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项目在闵行落地生根。
博康集团在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城市等人工智能领域深耕二十多年,它的参与将对人工智能平台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今年9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闵行区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临港集团、博康集团四方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建“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平台”的战略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共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在建设创新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建设目标和要求。“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不仅将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纳入其中,凝聚领域高端人才,培育前沿核心科技研究成果,而且服务范围更广,将推动闵行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整个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壮大。
今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将围绕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需求,汇聚优质人才,掌握前沿技术,对接产业、资本等相关资源,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闵行区也将全力支持建设“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集聚人工智能的高端人才和优秀企业,打造产业化发展高地,为上海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闵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