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魔都100:1933老场坊——昔日远东第一宰牲场 今日变身创意园

2018-7-30 6:00:00发布104次查看
    导读:还记得《小时代》么,电影里最后的服装秀的取景拍摄地,就是在1933老场坊完成的。曾经是远东最大的屠宰场,迷宫一般的构造,复杂的上下楼梯交错。整幢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从它似乎不经意的精美装饰细部中,感觉到当初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如此卓越的建筑设计,出现在近百年前的上海,可谓开一先河。
位于沙泾路10号的1933老场坊前身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1933年,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据史料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与1933老场坊临街相对的沙泾路29号占地约1亩半,建成于1935年,整个建筑为三层(局部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烟囱底座和整幢处理车间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
这里曾是远东第一大屠宰场,曾经每天要宰杀500头羊、300头牛和100头牛犊,生产130多吨各类品质上乘的肉食,关系着上海全市人口的肉类供应。2006年,它华丽转身,启动建设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1933老场坊。
由于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改建后的1933老场坊继承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见证了废旧的工业老厂房如何脱胎换骨的全过程。这幢建于年1933的大楼空间布局奇特,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永远可以领略到1933老场坊不一样的风情。
如今1933老场坊以生活方式、创意、求知为核心要素,融时尚发布、创意设计、品牌定制、文化求知、创意休闲为一体,汇聚艺术家、设计大师、教育家、企业精英于一堂,形成机体和内核整合互动为一、风尚诠释复古的创意生活体验中心。同时融汇了国际美食购物,戏剧音乐演出,主题狂欢派对,可谓周周精彩不断。而富有历史底蕴的建筑中多元化的场地也成为国际顶级品牌活动的舞台,上演一场场视觉的饕餮盛宴。
主要景点
伞形柱
整栋建筑来源于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形柱均匀分布在建筑方形的外围体量中,独立支撑起雄伟的建筑。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八角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西侧,方形伞形柱帽主要分布于建筑外围的其他部分。
廊桥
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是沪上摄影师疯狂追逐的创作基地。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当初动物通过这些廊桥进入屠宰区域,每座廊桥的宽度都是不同的,不同尺寸的牛会通过不同宽度的廊桥进入,以达到分流的作用。
中心圆1-3层,是当初进行屠宰工艺的车间。中心园三层之间靠x形的物流楼梯和旋转弧度很大的法式旋梯相通。这三层是创意项目活动区,致力于把中国甚至全球最具创意的活动带到上海来,各种的艺术类活动、公益活动会在这里举行,为公众提供一个零距离接触艺术和享受时尚生活的目的地。
花格窗
镂空水泥花格窗主要位于本建筑的西立面和南北立面的西端。窗户的水泥全部是30年代从英国进口过来,坚固异常。考虑到宰牲工艺气味浓重的因素,窗户全部镂空设计,便于空气流通。同时,窗户正面朝西,与上海常年风向一致,可以更好的达到通风的效果。
牛道
牛道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之一,当时生产流程和工艺已经跟国际接轨,实行人畜分离的制度。便于动物行走的牛道经过特别的防滑设计,道面粗糙不平,配合有分流作用的廊桥,使整个生产工艺井然有序。如今的1933老场坊依然保留了这一原先的建筑特色,游客拾步而上,依稀间仍可感受七十多年前的风貌。
空中舞台
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空中舞台”位于1933老场坊四楼,8米挑高的空中舞台的中央600平米面积悬空而设,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透明炫目,每平方玻璃可承重400千克。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觉冲击,更具空间感。
法式旋梯
位于中心圆2层到3层之间的法式旋梯一人宽左右,优美的弧形旋转出大的角度。如此大的角度其实是为了工人逃生而设计的,中心圆是当初屠宰动物的地方,动物到此处一般会惊慌失措,为了避免因受到惊吓伤到人,特备设置了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