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田林街道:至年底67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2018-7-30 11:35:37发布124次查看
今年3月28日开始,对于有着2078户共6000多位居民的田林十二村而言,开启了一场看得见的转变:这个大型社区开始尝试垃圾“定时定点投放”,6个垃圾箱房每天上下午各开放两小时,投放的垃圾还需分类。做得到吗?时间移转数月,改变就在眼前。作为田林街道智慧小区,田林十二村的85幢楼门禁卡一一与居民对应绑定,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居民区还拟对垃圾箱房进行改造:只有垃圾投放指定时间刷智能卡,投放口才能打开,“谁扔的垃圾”这件事后台一目了然,当然首先要明确主旨并不在监控,而是要激发居民们垃圾分类投放环保意识,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在垃圾分类上,小区志愿者积极行动,他们不仅在垃圾箱房前为居民指导分类规则,还为他们讲述并记录各自的绿色积分账户,这将为居民的举手环保提供激励。据了解,田林十二村的6个垃圾箱房将在今年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有望成为上海首个既能辨识垃圾投放者身份,又能掌握分类质量的智能小区。
田林十二村作为街道首批垃圾分类减量的试点小区,可以说是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田林十二村、长春、尚汇豪庭居民区等首批试点小区有关负责人都谈及了各自的实际和经验。尚汇豪庭(筹)居民区书记周慧珠说,虽然尚汇豪庭是商品房小区,但是小区缺少垃圾库房,在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启动初期效果并不理想,随后街道职能部门支持,落实了分类垃圾桶的摆放,同时抓住大调研大走访的契机。“宣传发动要到位”,是周慧珠对于这项工作的心得。“我们有一位70岁的居民,周末岗位是在小区门口,每见到一位进门的居民,她就向别人鞠躬,然后才开始向居民讲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我们问她:您岁数大了,向别人鞠躬干什么?老太太说,‘我岁数大,我一鞠躬,他们就不好意思撇开我向里面走了呀,就能站住听我讲啊。’”说起这个小故事,还是让周边人很感动。居民区还开展了以小手牵大手的“晨星”自治项目活动,组织社区里的学生设计宣传牌、宣传语,并且在小区的显著位置展示出来;暑托班第一课就是讲“垃圾分类”,每次的活动也以垃圾分类为题,进行方言交流、绘画、介绍世界各地不同的环保方式等;居委同样身先示范,他们使用蓝色垃圾袋,在门口设有四分类的垃圾桶,投放垃圾时都主动进行分类,一目了然。
本次田林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中明确,到2018年底,实现以下目标:67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有实效;创建8个达标示范小区,宣传发动有力、硬件设施完善、分类体系完整、工作实效突出;绿色账户开卡率不低于80%、活跃率不低于70%;
目前,7月底,田林街道将完成第二批次17个小区的验收,8月底完成第三、四批次42个小区的验收,9月底全面完成区级验收,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并在年底前总结工作经验与存在不足,形成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居住区、单位及特殊人群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推进方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