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浦东新闻

浦东城管为新区改革再添彩

2018-7-13 0:00:00发布93次查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于2015年完成新一轮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也走过了3年的历程。

  和浦东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的定位相呼应,浦东城管在全市乃至全国也领改革风气之先:第一个在全市按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要求进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第一个在全国进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试点,第一个把环境监察纳入城管执法……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浦东站在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舞台已经搭好,浦东城管将继续引领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敢争先,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更多第一。

  改革创新效应逐步释放

  浦东的28年一直伴随着改革创新,作为城市管理执法的中坚力量,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也始终没有停止改革、创新的脚步。

  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是一条主线——浦东新区城管执法一直探索在相关相近领域扩大综合执法。在多轮改革中,城管执法局遵循综合执法试点“两个相对分开”原则,即政策制定职能与监督处罚职能相对分开,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以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集中执法事项,避免多头执法,推动管理与执法适当分离。

  在集中执法事项、推动管理执法分离的同时,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做实执法主体,加强一线执法力量,赋予街镇更大的执法管理权限,实行“镇属镇管镇用”与“区属街管街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夯实基层一线的城管执法力量,并建立健全城管执法局与新区各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以及与市条线部门的协调机制。新体制通过重心下移、事权下放、队伍下沉,解决了执法力量碎片化、执法统一性、执法公正性、执法时效性等多项难题。

  改革效应正逐步释放。目前,浦东新区城管执法98%的行政执法编制已充实下沉至一线,企业水环境配套设施是否正常运转等执法盲点得到消除,并消除了多个安全隐患点;通过将环境执法中不需要专业检测技术手段且与市容环境联系更为紧密的工作,如餐饮油烟、石材加工等执法事项下沉到街镇中队,进一步延伸了专业执法触角,提升了执法实效。

  城管执法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2017年,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市、区两级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开展,市下达的“五违四必”整治任务超额完成;环境监察执法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各项任务;事权下沉深入基层中队,专项整治切实解决城市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眼下,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正在全面推进“无违建”居村创建工作,抓紧清库、守住底线;重大活动执法保障、执法事权下沉等各项工作也紧锣密鼓。

  事权下沉产生融冰效应

  执法力量不足一直是浦东城管执法所面临的客观制约,在大调研中,基层所反映的环境执法时所遇到的困扰也十分突出。如何破题?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领导班子经过2个多月的10多次走访调研后,找到了答案:事权下沉,“贴身”执法。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选择在书院镇试点,把原本属于环境监察支队的水污染、环评未批先建等23项环境执法事权下沉到街镇城管中队,这在全市各区中尚属首次。下沉事权包括审批备案类、废水类、废气类、环保设施类和其他类。具体包括:对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对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对大气污染处理设施未保持正常使用的处罚等。

  事权下沉到街镇只是第一步,浦东城管执法局还将执法队伍、事权、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全部送到企业和村干部的身边,确保基层能“接得住”。在此过程中,浦东新区环境监察支队选派业务骨干到书院镇中队开展带教,手把手指导队员完成执法办案,确保程序严谨、执法规范。城管执法中队在增加日常巡查频次基础上,对企业落实环保要求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法律宣传。过去城管执法局的主要职责是对有问题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现在他们除了严格执法之外,还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他们做环保评估,并联合律师团队为企业提供环保专业指导及法律法规梳理,帮助他们与国际环保标准接轨。

  环保执法事权下沉的创新做法正产生积极的融冰效应。为此,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在书院镇试点基础上,将于今年9月将环保等领域执法事权正式在全区街镇层面实施,继23项环保事权下沉后,今年将再增加116项。

  直接下沉、过渡式移交、成熟后逐步移交,三年来,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在环保、水务、燃气、交通运输、公路等各个执法领域形成了一批成熟可运用的执法案例和机制保障,并轮番在各街镇开展试点和带教。“基层接得住,基层都会做”是执法事权下沉的大原则,目前浦东城管执法事权下放工作的全面顺利推开。

  分步下沉执法事项。体制改革后,浦东城管承担着1232项执法事项,其中1232项事项,要求基层队员都要会做。这对基层的要求就非常高,不能一味简单地下放,基层能不能接得住是个问题。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浦东城管总结了三个步骤,即:成熟一批下放一批,逐步成熟逐步下放,不成熟的暂时不放。因此,浦东城管按照“直接下沉、过渡式移交、成熟后逐步移交”三类实施逐步下放。去年,在陆家嘴、川沙新镇、惠南、周浦、高行五个街镇城管中队先行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直接下沉事权试点工作,形成一批较为成熟、可以运用的执法案例、机制保障,为浦东城管执法事权下放工作的全面推开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持续锻造卓越城管队伍

  刚刚结束的四届区委四次全会提出了“四高”战略,其中就明确要求实施高素质队伍战略。浦东城管执法体制虽然经历了数次调整,但始终围绕进一步增能强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工作,锻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城管执法员队伍。尤其是新体制建立以后,浦东城管执法内容大幅增加,其中不乏许多专业性很强的项目,涵盖市容市政、城乡规划、交通等,如何做到样样精通准确执法,对执法队员构成极大考验。

  为整体提升城管执法队员的专业化水平,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推出了覆盖全年的系统性培训计划,将培训时段覆盖到每个月,实现全年培训、全体人员、全面覆盖,年均培训人次超过1万人次。在培训中,特别加强了执法实务案例讲解,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专业师资力量。20178月,依托在全市率先推出的“首席执法员”“执法能手”评选,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正式成立7个“首席执法员”工作室,以此聚集区域内执法工作中的精英,处置各类执法工作的疑难杂症,提供专业的意见与建议。

  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充分注重引入激励机制,凝聚提升执法队伍精气神。20158月,浦东新区启动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2016411日,浦东新区隆重举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入职宣誓仪式,标志着承担先行先试任务的浦东新区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中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改革致力于严格职位分类、规范职务职级、明确晋升规则、实现转任交流、健全职业保障,在拓宽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工作热情、解决赏罚奖惩问题、加大队伍管理力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后,浦东城管执法局系统又完成套改的1533名,三年来共晋升1251人。长期困扰一线执法人员的职业“天花板”被打破,只要表现出色,群众满意,一线队员就能享受相应的职务待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变成“条条大路通罗马”。

  “绣”出执法“新精度”

  城市管理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浦东城管执法事项多达19大类、1232项,远超上海市其他区的10大类、428项;1210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只有不足1800人的城管执法人员,平均到每平方公里,还不足1.5人。如何实现既保量又提质?为此,浦东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像绣花般打造城管执法的“新精度”。

  群租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的难题,群租人杂风险大,但按以往管理模式难以及时准确发现。如今,这一问题找到了破冰之举。据了解,浦东正在打造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各部门的社会治理能力被整合到一个终端,再通过“1个区中心+39个街镇(特定区域)分中心联勤联动站+村居工作站”的密织网络,辐射到浦东新区全境的角角落落。而群租治理依托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群租管理系统,通过对出租房水、电、煤气用量的数据分析,就能智能筛选、预警发现异常情况,再由工作人员上门核实,精确了解出租房屋的信息状况。

  “我们期待浦东新区的智慧城管这一先行先试之举能覆盖更广范围,综合运用,为全市提供经验。”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虎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许多发达国家的超大城市都运用大数据等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如纽约在城市管理中通过明确政府职责,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引导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对火灾的巡查预测准确度,巡查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好几倍。下一步,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将在已有试点的基础上,逐渐覆盖到全区,为其他区域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绣”出城市管理执法的“新精度”。

  其实,多年来,浦东城管执法与浦东开发开放同频共振,在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及早探索,效果明显,有效破解了以往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有关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带来的监督缺失、执法主体分散造成的监管盲点等难题。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