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承担上海使命中有新作为
2018-7-9 10:33:00发布93次查看
杨晓梅 周琳项来婷 成佳佳 高靓文 朱良城 张维维 王修远 摄
7月5日、6日,中共上海市杨浦十届区委六次全会第一次大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大会传达的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杨浦区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结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安排等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讨论中,与会人员认为此次全会召开意义重大,会上所作报告立意高、提法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导向明确、鼓舞人心,符合杨浦区实情,顺应时代潮流,为杨浦区下一步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与会人员还围绕下半年“双创”、经济、城市建设管理、民生等重点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提升创新动能势能
上半年,杨浦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扩大双创生态圈,创新要素的浓度进一步提高。下半年,杨浦将坚持项目化推进、指标化考核、责任化落实,确保全面建成高水平双创示范基地。
“一直以来,区科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始终坚持对标一流、对标先进,全力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杨浦区委委员王志俊表示,下一步,区科委将以体制机制和营造环境为抓手,扎实推进创新城区建设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腾笼换鸟”,引进、培养一些“硬独角兽”企业,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长阳创谷打造成“世界级创谷”;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中心、丹麦科技创新中心落户杨浦为契机,带动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紧紧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四大创新创业街区”载体的开放度、活跃度,让创新成果能够产出、沉淀;按照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一圈、一廊、一谷、一园”的规划实施、功能落地、能级提升等工作。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杨浦区委委员李金刚表示,针对人才工作,区人社局坚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方针。在“引得进”方面,杨浦多次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招聘宣讲,全年累计推出三万个岗位,完成一万九千人次意向录用;在“留得住”方面,杨浦致力于培养双创人才,如将在淞沪路605号建设国际双创人才基地,开设国内、国际、高技能人才窗口等,广泛招揽人才,同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实行重点企业补偿制度,推出人才公寓,完善医疗、子女入学等生活配套设施。
聚焦打响“四大品牌”
上半年,杨浦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持续发力,聚焦打响“四大品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杨浦区委委员曾冰表示,区国资委一直把国资管理分成三个维度,一是以抓管理、抓运营安全为底线;二是保持企业增值,区委、区政府对区属六个集团都明确了功能定位,划好了“跑道”,围绕“跑道”,我们要不断加强各集团利用市场化手段获取资源的能力;三是作为区属国资,要服务好“三区一基地”建设,在功能区打造、创新城区打造、社区服务、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更高标准的服务,还要服务好“四大品牌”建设,服务好区域品牌的同时,打造自身品牌,如新旧动能转换的长阳创谷,对接国际化的创智天地等,进一步梳理自有品牌,做好自有品牌内涵的提炼、提升。
“杨浦区级财政收入能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杨浦区委委员龚顺明认为,即将在上海举行的首届进博会对杨浦而言是一个契机,目前,进博会已经确定了138个国家的展位,达到“一个展位难求”的地步,他表示,区商务委将积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做好有采购意向的企业、想去参观的企业与个人的参会申报工作,同时组织好迎进博会倒计时100天的相关活动。与此同时,他认为,在打造“四大品牌”方面,杨浦五角场商圈的五个“角”的改造完毕,太平洋森活广场的开放,使得交通便捷性、人员流通性都大大提高,商圈的商业定位、总体布局也很适应当地居民、上班族;军工路沿线引进的现代化制造企业,也使得今年上半年的制造业产值达到去年全年产值。
“以前我们是自己出去找资源对接,今年上半年开始,一些国际一流的企业反过来找我们对接,下一步如何将这一好的趋势转化为区域优势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杨浦区纪委委员张天炜表示,杨浦上半年新旧动能的转换非常明显,在消费方面,以五角场商圈为例,出现了许多新业态、新亮点。而杨浦的产业结构还不是很好,这是工业转型留下的痕迹,杨浦努力的空间仍然很大。
坚持对标对表持续用力
对标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杨浦坚持建设与管理双轮驱动,坚持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城区功能形态更完善,生态环境更宜人,城市生活更安全。
“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稳步推进建设管理、市政水务等各项工作。”杨浦区委委员牟娟表示,要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对于防汛、河道整治等工作,国家、市有关部门不定时督查、暗访、随机监测以及媒体曝光已成为新常态,面对新挑战,守护生态治理成果;尽快制定明年“双十”工程计划,并启动前期工作,确保明年准时开工,同时克服多雨、高温等压力,在第三季度“大干快上”,确保今年“双十”竣工项目如期竣工,全区内部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拿下架空线入地工作攻坚战,严守安全底线,做好高危自来水管网、高危燃气管道的改造。
“下半年将落实全会精神要求,坚定信心,对照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目标,克服困难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杨浦区绿化市容局的吴冰表示,区委全会要求,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思路,做到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坚决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作为垃圾分类管理的职能部门,将重点推进垃圾处理设施投放、干湿垃圾分类、花园工厂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努力以绣花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打造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的高品质城区环境。
“安全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智能化发现机制,保障杨浦居民安全。”杨浦区综治办的周维春在发言中说,要不断引入高科技手段,拓展“智慧公安”建设范围,深化智能模块应用,加强与公安部门沟通对接,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全力保障群众人身安全。要强化电信诈骗防范工作,通过智能化手段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上门宣传,为“三区一基地”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用心用情惠民生
“文化事业,要做好自转,围绕社会事业服务百姓的美好生活。”杨浦区委委员杨茵喻表示,在落实好“文化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区文化局将加快文化地标建设,下半年要完成杨浦图书馆新馆开馆工作,启动上海大剧院改扩建项目,国歌展示馆改扩建项目,策划文化馆的改造工作等;宣传好文化人物,积极参与到复旦大学对苏步青、谈家桢等名人的旧居改造工作中去,在技能博物馆、国家体育博物馆相继落地的情况下,加强新闻出版等一批博物馆的落地和建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举行上海解放69周年专场音乐会、第三届非遗节等。
“杨浦目前有四万多名残疾人,作为政府和残疾群体之间的桥梁纽带,刚刚完成换届的区残联,将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充满温暖的‘残疾人之家’”。杨浦区残联的虞军说,下一步,要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大调研”为载体做好残疾人群体的民生保障工作,围绕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在精准服务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传递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也在不断深化拓展。基层党代表陈保银就社会治理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一是随着“e睦邻”的推广,现在的居委会干部不仅仅是单管一个条线,而是要做“全科医生”,这一举措既优化了居委会的职能,也为居民群众办事提供便利,还能拉近居委会干部与居民之间的距离;二是如今本区睦邻中心的载体平台已经搭好,但在实现睦邻小区、睦邻街区、睦邻社区愿景的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培养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深化“放管服”改革
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是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上半年,杨浦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以大调研活动为抓手,促进作风建设更加严实。
“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杨浦也在积极加快推进实现网上办证,这一举措可极大减少企业办证所需的往返次数,作为辖区内的企业,也切实感受到了区委、区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今后还将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杨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基层党代表吴逸然说。
大桥街道的唐蛟表示,街道将深入学习区委全会精神,将行动统一到区委的中心工作上来。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街道将重点围绕“大调研见真功”、“城区管理上台阶”、“民生服务重实效”、“党建引领树品牌”、“管党治党责任实”五大重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一线工作法通过区委全会的形式予以明确,这是不多见的,说明了一种工作方式方法的传承。”五角场街道的秦刚认为,街镇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结合“一线工作法”,对标“四大品牌”,整合创新创业平台,力争有所作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