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小孩从创业“老兵”到创业“教练”

2018-6-22 17:21:58发布69次查看

从创业“老兵”到创业“教练”刘斌(后排右五)
和团队进行拓展活动刘斌(右二)
接待区领导参观孵化基地刘斌(中)
他是一个典型的创业者,赢得过创业的成功,也输光过第一桶金,经历过一个人的公司,也曾并购过国内外的企业;他是一个尽心的创业导师,自掏腰包建造孵化基地,为创业者在政府部门间奔波,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他是刘斌,他更习惯别人称呼他为“刘叔”,尽管他只是一个80后。
刘斌觉得,从自己创业,到做孵化基地,帮助他人实现人生,成就自我,是最伟大的事业。他之所以喜欢别人称呼他“刘叔”,是因为,他觉得上海“爷叔”、“老娘舅”这种称呼就是一个热心、有奉献精神的标签。他说,既然大家都喜欢我这个角色,那我就把这个角色做好!自己创业也好,做孵化基地也好,刘斌认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需要有匠人精神。当下更是如此。
“无论哪个时代,都需要匠人精神。”——刘斌
刘斌:一个成长于上海长宁区老式里弄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18岁的他,大学时勤工俭学,在校期间在易趣网创立了中国最早最大年销量达百万的数码试听网店,这也是他第一次创业,并成功赢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历经事业浮沉,如今的刘斌已是tmt领域连续16年创业“老兵”,鼎创汇(国家级众创空间)创始人兼ceo,极客天使基金合伙人,同时担任多家tmt领域公司总经理及董事职位,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能力及公司整合重组经验;目前,他还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创业导师、新华商会副会长、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长宁区青联委员、长宁区工商联执委、长宁区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
为了节省开销,我一日三餐只吃东北饺子。
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斌读了一本《蓝色巨人——ibm》的书,这让他突然萌生想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it服务公司的念头。一腔热血的他在一番权衡之后,毅然决定关闭原本生意不错的网店,并用开网店赚来的第一桶金设立了一个以“客户第一”为理念及it企业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上海汉蓝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为ibm的叫蓝色快车服务,所以他的汉蓝科技,英文名就叫chinablue,一个属于中国的蓝色快车。他想服务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因为刘斌发现,当时这些企业不太容易得到it方面的服务。于是,刘斌以自身熟悉电脑科技的优势,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公司在2003到2005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最艰难的时候,刘斌一个人坚守了几个月,员工走得走,散得散,赶上春节,又回去一批人,只有他一个人留守在自己那半办公半自住的80平方米的屋子里。那年,刘斌二十四五岁,把第一次创业赚的钱全部输光。“为了节省开销,我一日三餐几乎只吃东北饺子。”然而,刘斌依然维持着公司无负债的运转,即使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他也会给自己发工资,他觉得有时候需要一点这样的仪式感。说起天天吃饺子的经历,刘斌却很淡定,1.5元一两有6个饺子,一天15元钱,这是他给自己定得伙食标准。那家东北饺子店就在公司旁边,饺子吃不掉还可以打包放冰箱里,还可以翻翻花头,白菜馅、韭菜馅、西葫芦馅……只不过,现在谁和刘斌说吃饺子,他觉得一定会没胃口。
让公司迎来转机的正是他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客户——如家酒店。2006年酒店上市,连锁酒店扩张,公司开始给每家门店供货,公司的收益也开始呈爆发式的回升,甚至一年获利达千万元。当时,第一家门店需要送货的时候,是刘斌亲自送的,他叫了一辆货的到门店,对方店长不认识他,“指挥”他把货搬上去。只有56公斤的刘斌,就一个人搬了7套电脑,来回爬楼,将电脑搬到楼上的仓库里。“他以为我是‘小三子’,但其实我是老板,但我又不能跟他说我是老板,否则人家会觉得你公司很不靠谱。”由于路途遥远,在刘斌央求下,货车司机后来还帮忙把他送回去。其实,那时公司里还有其他员工,但刘斌觉得他们还有更有价值的工作要做,送货这种事情就让“闲着”的老板来做吧。
为了纪念人生的这段经历,刘斌在公司旁边买了一套房子,面朝华山路,他觉得夜景很漂亮;后来,刘斌分别在2008年收购了一家法国广告公司,2012合并了一家国内知名数字影音公司,并在长宁注册了他的第二家科技有限公司。信心来自终于有人认可我,听懂我说的事情。
2012年,刘斌参加了区里的创业大赛。“我其实就是想去领领行情,了解一下周边的世界,想看看周边的同行都在做些什么。”正是这次大赛经历,让刘斌真正体会到“原来自己在社会上还是有点价值的。”大赛之后有个机会,街道要做孵化基地,刘斌思考了三天就决定接手做了。从原来的创业者转型成创业导师,去辅助别人创业,刘斌其实还有点别扭,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草根,但自己要向上,想慢慢地让自己名副其实。
孵化基地在2013年到2015年的时候很艰难。当时,周围没人认为刘斌能把这件事做好,包括家人和朋友,很多人觉得他是异想天开。的确,孵化基地在那个时候是比较新的概念,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孵化基地到底是做什么的?刘斌也尝试“拉拢”过原来同事,没人愿意冒险。刘斌自己其实也不太自信,于是他从东华大学找来一位哲学系研二的学生,帮他一起做。“我考虑我当时一无所有,我就找一个同样是一张白纸的人一起干。”于是,刘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让他欣慰的是,两人合作得还比较顺利。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让刘斌一直铭记在心,“我的基地做得还比较好,街道很积极地帮我展示,后来区领导也很认可我的成就,所以,我坚定信心一定要做得更好!”
在刘斌看来,创业者在很多事情无法解决的时候找到了他,他的孵化基地承担着这个角色,他就有义务把这个当做责任,好让他们专心做自己的项目。刘斌明白企业在刚刚成立的时候,精力和成本都是非常宝贵的。要做好业务,会遇到重重困难,打官司、社保、税收、文化批文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刘斌基本上都遇到过,在那段时间里,他一直在企业、政府、街道之间不断地协调,帮助创业者解决各类问题。
令刘斌难忘的是在2015年,当时,他的孵化基地正不停地吸收会员。其中有一个英国留学归来的海归,是一名设计师。有一次,刘斌找他帮忙为创客空间进行设计。刘斌坦承自己没多少钱,但决不会让朋友白做。刘斌回想,当时自己只是请他在一家很普通的拉面店里,吃了一碗三十几元的拉面。“我正向他介绍我的创客空间,说着我的想法,不知道哪里打动他了,他冷不丁地告诉我不要钱了,我们合伙吧。”刘斌回忆道,“他说这样吧,我帮你做,钱我也不要了,你把装修设计要多少钱算一下,我再出一点钱,咱们合伙做吧。”刘斌顿时就愣住了,对方突如其来的热情让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刘斌万万没想到,自从做孵化基地以来,自己一直不被理解与认同,一直寻觅着能合伙的,竟然就这样机缘巧合地遇到了志同道合之人。正是这个海归朋友,也就是他后来的合伙人的这一句话给了他极大的信心,“这个信心来自于终于有人认可我,而且听懂我说的事情。”也正是有了这个合伙人,他的创客空间才有了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可以去憧憬,但现在只是小小的起步。刘斌喜欢创业,但偶尔也有怠惰的时候。他说,当年自己买了房子没多久,房价暴跌,六个月跌了30%。“其实现在回头看看,很感谢当时房价的大跌,又让我回到初心,专心去做自己的事业。”刘斌说,“当时如果自己房子房价也涨到好几百万,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自己这么有要求。”
刘斌时至今日,对自己工作、学习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刘斌近两年一直与街道图书馆进行着合作,他在创业基地开辟了“品阅书香”阅读角,鼓励更多青年通过阅读,提升职业和文化修养。他所负责的创业基地在2014年成为长宁区第一批认定的20家青年中心之一,他将其定位于服务创业青年,是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同时,具备创业培训、创业沙龙、创业竞赛、创业社会实践等功能;他通过联手社会组织,专业化运作,为创业青年答疑解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正是通过自己的潜心努力,刘斌正慢慢将他自己的认真、求精、奉献的“匠人精神”注入鼎创汇里。
说起自己与街道图书馆的合作,刘斌认为,这是自己出于对文化自信的追求。“我们看过《无问西东》,我的理解是人无论如何,书一定要读好。”刘斌说,“人一定要有文化自信,而知识决定人生格局。”刘斌认为,现在中国人的创业已不再是投机主义,不再是拼体力,而是智慧创业。时势造英雄,当今这个时代是知识创业的时代。所以,刘斌觉得图书馆是很重要的,他也希望自己的团队成员,至少能一个月读一本书,他说,不花时间思考,只是一味盲目工作的人,最终的成绩会非常小,大部分时间也会无故消耗。
刘斌办孵化基地,做创业服务,还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面对现在的创业者,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到底应该是像保姆呢,还是像学长、父母、教练?”他更习惯把自己定义为创业者的朋友,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可以共享的东西分享给他们。刘斌比喻他的创客空间就像是一所为所有人敞开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不是一个具象的校长,这所“大学”只有一个抽象的校长。刘斌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人可以把鼎创汇一直传续下去,甚至希望有一天鼎创汇也能成为一个百年品牌。刘斌说:“我们可以去憧憬,但我们现在才只是小小的起步,需要很多人前赴后继,而鼎创汇的‘匠人’精神一定要有。”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