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提升居民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功能以来,淮海中路街道结合大调研,适应新形势,深入排摸社区需求,在完成阵地布局的同时,社区文化中心根据各网点的需求,提供服务清单,以主题活动串联全年各项活动,尽心打造淮海社区文化精品。
2018年以来,街道先后组织送戏上门、木版水印、刺绣、扎染等1605场高品质、接地气的各类活动,居民和白领反响很好,累计受益人数69272人。
具体做法
一、深入调研,摸清居民白领需求
调研形式: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调查问卷、专题培训等
交流对象:居民区书记、宣教干部、文化团队负责人、楼宇业主物业、辖区企业、社区居民、楼宇白领等需求:
二、整合资源,提升中心服务能级
使用好上级部门的配送资源:加强与市、区、街道、居委(楼宇)的四级联动。
三、网格布局,拓展线上线下文化阵地
线下:“1+15+8”——“一体多翼”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1”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共3800平方米,集文化活动、名家工作室、图书馆、百姓健身房等功能于一体,文化活动按周、月、季等节点合理安排。
“15”即15个居民区因地制宜设定文化活动场地:有效利用居委的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阅览室、睦邻服务点、里弄公共空间等场地,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8”即在淮海路、新天地商务楼宇中设置了8个点位:在香港广场南北楼连廊、力宝广场的商场大堂、企业天地的党建服务站等场地开设商务楼宇移动课堂。
线上:“云、微、网”多平台布局
白领午间课堂——2016年度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
漫步·淮海——正申报“2018年上海市群众文化资助项目”
以社区居民和白领的共同文化需求为导向,联动商旅文,开展阅读、赛事、展览、非遗手工等四大类为主,集展示、体验、学习、分享于一体的各类活动。
今年以来,已组织了苏州桃花坞年画展和《御制耕织图》文化展,春节期间,在16个居委和楼宇送出1400副春联,“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等合体字受到热捧。
努力方向
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既要对标高要求,又要补齐工作中的短板。既要积极与第三方智库合作,
又要完善自身文化制度建设。提升淮海文化的吸引力,扩大淮海品牌的影响力,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