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接到群众举报,现场排摸中也无异常,但凉城新村街道辖区内一处新增的群租房还是被居委会及时发现并进行了处置。这要归功于街道的社区物联网建设。
街道相关负责人“揭秘”道
我们的楼道门安装了开关监测系统,门的开关次数,都有实时监测。通过查看数据,我们发现近一两天,该楼道大门晚上11点至12点间,开关特别频繁,于是顺藤摸瓜,就发现了原因。
小小传感器“织”出社区物联网
大门开关监测系统其实并不复杂,只要在门上安装一个传感器,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监测和数据搜集。这样的传感器在凉城新村街道辖区内已安装了5000多个。
除了安装在楼道门上,它们还被应用于消防烟雾感应、电梯运行监测、服务人员管理、社区养老服务、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井盖开关监测、社区停车管理和禁停报警等多个场所。
可以说,运用在社区物联网中的传感器就好似人体中的“神经元”,有了它就能对社区进行全方位感知、全天候实施数据监测,而最终这些数据在“社区综合管理执法指挥平台”汇总。
平台通过数据汇总、分析,实时了解社区管理现状,并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
垃圾监控
垃圾箱桶上的超声波和红外探测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路面及小区垃圾的满溢程度,提高垃圾清运效率;
巡查监控
街道网格巡查人员佩戴的智能感应钥匙扣传感器,可以有效记录巡查频率和时间,提升社区事件的发现效率;
井盖监控
在道路、小区井盖安装井盖感应设备传感器,可以防止因井盖被意外移动或被盗窃而造成居民坠井等伤害事故。
小小一个传感器将社区的各类公共设施进行物物联接,从而使得楼、门、路、垃圾箱等各类设施不仅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使用载体,更成为记录大家生活轨迹、感知行为习惯的“社区五官”。
物联网让社区生活更安全便利
社区物联网提升了凉城的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搭建社区物联网,街道在辖区内的中虹花园试点安装了高空抛物监控系统、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系统等,为居民营造更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
高空抛物监测
水质监测
实际上,物联网也提高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便利性。
当下,很多小区都设置了门禁系统,于是进出小区时开车者要刷车辆门禁卡,步行者要刷行人门禁卡,进入单元楼时还要刷楼道门禁卡,总之,光门禁卡就得随身携带好几张。但是,社区物联网的搭建,让中虹花园的居民免去了这样的烦恼。
小区四个大门口、部分单元楼门口都安装了能够自动开门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当居民行至门前三四米时,摄像头抓取到他的人脸信息,系统与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后即发出“开门”指令。同时启用的智能视频车牌识别系统,则会自动识别车辆,并自动开启门闸。
人脸识别系统
小区一位保安说道,以前有的车主到了门口才发现卡没带,或者找卡时间长了点,时不时会导致门口车辆排长队。现在,排队问题没有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同时对外来车辆也有了更严格的管理。
社区物联网让街道实现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三公融合”,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接下来,街道还将进一步完善物联网功能。
开发“爱我凉城”小程序
如开发“爱我凉城”微信小程序,引导辖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居民可通过该小程序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评价、投诉。并通过技术手段,把“爱我凉城”数据连入“社区综合管理执法指挥平台”。
提升社区内店铺品牌凉城地区的商户也可在此平台对店铺信息进行维护,定期发布各类活动、优惠信息等,提高自身品牌效应。
凉城新村街道将致力于打造一个企业能参与、公众可评价、政府便监管的共治平台,真正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