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1点30分,“12355公益课程之护花行动项目课程”在吴泾镇民办塘湾小学四(4)班开展。此次课程,由12355公益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合伙人律师陈燕老师主讲,主题为“学会说‘不’!”。
透过媒体的报道,如今日益增多地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性侵犯罪引发了家长对于子女安全的极度焦虑。在这些案件的背后,也揭示了当前我们的教育设计中,对于孩子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在不少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的正是孩子们警惕性不够,单纯善良的特点,通过哄骗、利诱的方式接近孩子,伺机施以毒手。另外,不少犯罪者还根据当下青少年长时间活跃于网络的特点,设计出了一套网络化的犯罪方式,以各种手段把青少年从家中吸引出来实施犯罪。现实的环境,使得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此次陈燕老师的讲座,正是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引导青少年学生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危机自身安全的关键时刻,学会说“不”!
作为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律师,陈老师有着丰富的青少年安全伤害的案例积累,并且参与本次讲座的是四年级的同学们,所以陈老师在课程中始终贯穿着案例的分析,不断引发同学们的思索和讨论。本次讲座,陈老师以“学会说‘不’!”为主题,向同学们分享了性侵的概念、性侵引发的因素和误区、防范的技巧和与异性交往的相关问题。
在课程主题的导入阶段,为了激发同学们对于主题的自主参与性,陈老师列举了近年来发生的几起社会焦点案件,案件中的几位受害者女性在不同场合、因为不同原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陈老师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启发同学们思考在这些场合存在的危险因素,又有什么方式可以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班级内的同学讨论十分激烈,纷纷举手表达自己想法。陈老师则把同学们的思考做了梳理,为同学们归纳了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得到的防范技巧和启示,如外出时,与朋友家人多照应,让他人知道自己行踪;明确以“不”表达不愿意的态度,拒绝陌生人可能有危险的要求;以最安全途径出入,避免夜归及走僻静路径等,提升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技巧。
在此基础上,陈老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性侵”的概念,“性侵泛指一切种类与性相关、且违反他人意愿,对他人做与性有关的行为。”在为同学们解释概念的过程中,陈老师特别强调了我们在“性侵”概念上的误区,如男孩子不可能遇到性侵害、孩子太小不会遇到性侵害、性侵孩子大多是陌生人等,矫正了大家以往关于“性侵”的错误认知,同时陈老师也提醒同学们,性侵犯罪者会选择怎样的孩子,如缺乏正确性教育,长期被父母忽视,过于听话和乖巧,生活物质极匮乏的孩子等,以此提醒同学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
在讲座的最后,陈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关于与异性交往的话题。对于处于青春期懵懂中的同学们来说,这是一个常常被刻意回避的话题。陈老师说到,同学们需要正视和接纳自己的身体的成长和变化,对与异性的交往要有一个健康的观念,既要看到与异性交往益处,如个性得到不断完善、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心理上形成互补等,又要保持交往的尺度,做到宜泛不宜专、自然与适度。
通过陈老师的讲座,能够帮助同学们了解到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学习到应对安全威胁的技巧,为自己建立一座更为牢固的自我安全保护之墙,伴随每一位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