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化肥不施农药 万亩崇明"两无化"优质米今秋上市
2018-5-21 11:48:37发布90次查看
2017崇明大米品鉴·发布会(资料图)
东方网记者奚亮5月21日报道:自去年通过“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渠道、统一推广”后,全新形象的崇明大米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年的崇明大米将再升级,除了延续清香软糯的口感外,健康绿色将成为新的卖点。
在今日举行的2018中国·崇明“两无化”大米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崇明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召忠向本次崇明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指定的5家“两无化”水稻生产基地代表正式授牌。
崇明坚持用绿色生态的方式种植水稻(龚胜平摄)
遴选近4万亩优质稻田
“两无化”即不用化学肥料、不施化学农药。记者了解到,今年崇明有1万余亩水稻田将严格采取这种生产模式。同时,还有近3万亩水稻田全程采取绿色生产模式培育种植。
不用化学肥料、不施化学农药的“两无化”水稻要怎么种?其实,崇明区早有尝试。近年来,崇明北湖公司通过使用有机肥、少量生物农药、太阳能杀虫灯、人工拔草等方式进行有机大米生产,全程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在春润合作社、新平合作社里,“稻虾”“稻鳖”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将低密度的水稻种植与低密度的小龙虾、鳖养殖相结合,形成自然生态循环模式,植物、动物、微生物共生互利,大幅度降低化学肥料、农药用量,不投喂人工饲料,不对环境造成压力。
崇明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崇明有底气执行最严苛的种植标准,除了拥有“两无化”的种植经验优势外,崇明有着天然的优势。据悉,崇明滨江临海,拥有上海最大的农业发展空间,是一块水洁、天蓝、气清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宝地。近年来,崇明始终围绕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域范围内均执行着最严苛的环保标准,从而确保了崇明大米的生长环境具有国内领先的生态优势。
崇明去东平镇秋收场景(陆一摄)
多渠道护驾“两无化”大米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本次“两无化”和绿色的崇明大米在生产、销售、监管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崇明区农委也汇集各方专家智慧,制定了《优质水稻订单农业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今年崇明区将建立“两无化”大米生产专家库,引进国内外水稻先进生产技术,成立由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市农技中心等行业单位共同组成的专家工作组,全程为优质大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崇明将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新模式,不断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实现崇明大米从产前、种植、入库、加工、流通、销售及追溯等全流程的智能管控。主动对标国家、欧盟、日本产品质量认证指标,邀请第三方进行品质鉴定监测分析,确保崇明大米品质。
同时,崇明将建立优质大米生产的技术指导组和环境监测组,与相关种植基地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对水稻生产进行动态跟踪、数据采集和指导服务,并开展优质水稻订单农业工作培训,将水稻生产、检测等全流程负责人员纳入培训体系,由行业专家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
据悉,今年,崇明首批1万亩“两无化”优质大米预计将在今秋10至11月上市,销售将全部以订单化、网络化、新零售等方式进行销售。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