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上海共有8个集体和13名个人受到通报表扬,尤其是“专业人民调解中心全覆盖”被列为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上海方案”。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宝山区高境镇逸仙一村第三居委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朱志仁背后的故事。
在宝山区高境镇,有一个拥有“三千万”的老娘舅,他就是人民调解员朱志仁。朱志仁同志常说他有“三千万”:跑遍千家万户、说过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
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调解员朱志仁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
昔日厅局级干部 如今竟有“三千万”!
年逾古稀的朱志仁退休前曾任上海华贸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正厅局级),2004年退休以后,先后在律师事务所任执业律师。2010年起,年近古稀之年的他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和颐享天年,他却毅然志愿加入了高境镇社区人民调解员的队伍,成为维护社区稳定和谐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当起了“老娘舅”。2013年5月,宝山区高境司法所设立了全镇首个以其名字命名的朱志仁人民调解工作室。
朱志仁在人民调解工作室工作至深夜
他的两句话,这场官司不打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兼职律师,退休后又从事了专职律师工作。他常说“调解不是调浆糊,知法懂法,融法于情,调解才更有信服力。”
朱志仁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7年前的一天,还是兼职调解员的朱志仁看到刘阿婆跌跌撞撞冲进居委会,挥舞着一张纸,嘴里不停骂骂咧咧。他连忙上前拉着刘阿婆坐好,给她倒了杯水。这时他才看清,刘阿婆手里攥着的,是一张法院传票。“我们老两口辛辛苦苦,把侄女当女儿抚养长大。现在她嫁人了,跑到法院告状,要抢我们老两口的房子。”说到伤心处,刘阿婆忍不住抹起眼泪。
听完刘阿婆的哭诉,朱志仁心里大概有了底,“您侄女是知青子女,返沪落户您家有没有书面协定?老房子动迁安置时,侄女的名字是不是也在名单上?您买下现在这套房子时,侄女已经成年了吧?”几个问题一出,刘阿婆的声音一下低了八度。
看到刘阿婆情绪趋于缓和,朱志仁坦率地告诉她,按照现在的情况,法院多半会支持侄女要在房产证上加名字的诉求。刘阿婆“唰”地站起来了:“这可怎么办啊?”
朱志仁知道,解决问题先要大量搜集信息,再“对症下药”。从侄女一位关系不错的小叔那里,他得知侄女最近家庭遇到一些困难,急需资金周转。朱志仁托小叔转告刘阿婆侄女两句话——第一句,“你回上海时才十几岁,姑父姑母是不是拿你当亲女儿?做人不能光看利益,还要讲情义。”第二句,“就算胜诉了,房产证上加了你的名字,你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产权,不能变卖,还是拿不到钱。”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没过两天,侄女主动去法院申请撤诉。
500块钱让老两口争吵三年,他忙前忙后来调解
朱志仁还特别善于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的工作。他深知社会基层大量的老年人迫切需要法律帮助,这正是他晚年服务民众的方向定位和自身价值所在,虽然琐碎、微不足道,但具体实在、别样多彩。
朱志仁在社区调解民间纠纷
老许与老李是一对几十年的老夫妻,为几百元的生活费闹腾了三年多,老两口争吵不休,甚至一纸诉状送至法院,家庭几乎分崩离析。
朱志仁为了化解这个家庭矛盾,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开始调解的时候,以为只是劝说调整生活费,但昨天谈妥了,不到两天又反悔了,几个月过去了调解没有进展。
有一天,老许不慎摔跤住进医院,朱志仁感到调解有了生机,就又开始做双方的工作。朱志仁经常去医院陪老许聊天,给他读报,还将他换下的脏衣服送回家让老李洗。同时,朱志仁也做老李思想工作,“几十年风雨同舟过来了,弄得家破人散,对子孙也不利啊!”
终于,老李的态度开始缓和了,老许赶紧委托律师上法院撤回离婚诉状。出院那天,朱志仁又帮助老许办理财务手续,送其回家。此后双方达成协议,老李每月给老许500元零用钱,剩余养老金继续让老李掌管,老两口终于冰释前嫌,这个家庭又有了久违的温馨气氛。
跨区咨询求解惑,他详细答复化纠纷
自工作室设立以来,共接待法律咨询1000余批、1500余人次。开展指导或代书遗嘱、起诉状、授权委托书等业务近百件。有针对性地试行首次调解、咨询建议书,针对当事人诉求,依法献计献策维护当事人最大化的合法权益。工作室名声在外,还吸引了外区有法律服务需求的居民前来咨询。
朱志仁在居民区开设法治讲座
家住黄浦区老西门的一老人李某与居住在高境镇西片四季绿城小区的亲戚陆某电话聊起其儿子与儿媳的离婚纠纷,陆某随即想到了朱志仁调解工作室,李某便由陆某陪同来到朱志仁人民调解工作室寻求法律帮助,朱志仁详细解答了相关婚姻、财产分割等法律问题和诉讼程序,并指导其书写诉状,李某对朱志仁的解答和法律服务相当满意,连声称谢。
他把调解案例当做普法素材,调解普法更高效
社区调解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朱志仁总能在繁杂的琐事中及时总结经验和规律,提炼价值。朱志仁定期自行整理最新颁布或平时常用的法律规定形成学习资料,定期召集和组织团队成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使工作室团队成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朱志仁组织片区专职调解员开展学习小组活动
目前,工作室已经把高境镇东片居民区作为法制宣传的阵地,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好评。朱志仁还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把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贯穿在法治文化特色项目之中。
朱志仁把工作室的咨询和调解都仔细地登记记录,把日常处置矛盾纠纷中的真实案例作为来源,形成“接地气”的法治教育素材,推出“以案说法”讲座,并在《高境报》开辟“以案说法”栏目,每月刊发。2016年起还开通小区微信群,进一步畅通普法渠道,赢得好评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