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绿化市容局公布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道(镇、乡)考评办法(试行)》,其中对居住区根据“是否有分类设施设备”“是否有分类物流去向”“是否有分类实效”等进行考评,落实区域垃圾分类推进要求,提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实效。
设施设备方面,根据标准,居住区内每个投放点都应设置干垃圾桶和湿垃圾桶,所有投放点至少有一个投放点设有害垃圾桶。为了让居民投放垃圾时一目了然,居住区内所有垃圾桶的配置颜色和标识都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误导或干扰居民正常投放。对于居民普遍反映的小区内物业混装混运生活垃圾问题,标准明确小区内的垃圾驳运车辆也要按干、湿分类,杜绝混装混运。
考评办法中,“分类实效”的分值也占很大比重。据了解,居住区投放点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容器中纯净度超过85%,即肉眼观察无明显其他类别垃圾混入。如果小区每个投放点综合评估,发现一个低于85%,按照低于85%的投放点比例、垃圾混合情况,酌情扣分。不实行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或绿色账户积分服务的居住区,一旦被发现,直接判为不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区平均成绩将决定所在街镇的生活垃圾分类是否达标。办法明确,要成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街镇,其辖区内60%的居住区和单位都要先达标。在此基础上,辖区内各类垃圾的分类投放、收集(分拣、暂存)、运输物流体系需明确,还要建立垃圾分类领导和协调机制,落实居住区垃圾分类居委、物业、业主、第三方的责任人和所负责任。而成为示范街镇的标准更高,必须辖区内80%的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要达标。
市绿化市容局人士表示,考虑到上海各区水平不一,浦东、虹口、宝山、青浦等区快速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的条件较差,因此全市所有区将分梯队,先后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中,静安、长宁、杨浦、松江、奉贤、崇明等6个区和其余各区两个街道(镇)今年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明年,黄浦、徐汇、普陀、闵行、嘉定、金山等6个区实现全覆盖,浦东、虹口、宝山、青浦等4个区50%以上的街道(镇)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