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家门口"服务站六月迎考
2018-5-3 9:07:23发布75次查看
居民在上南花苑的“家门口”服务站里,就能欣赏到文化配送演出
醒目统一的标识,宽敞的公共空间,常态化提供阅读、广播电视、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活动预告……今年,浦东根据上海市政府年度实事项目要求,将提升辖区内1285个“家门口”服务站的文化能级。6月,浦东将确保辖区60%的“家门口”服务站的文化功能达标。日前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已有一批“家门口”服务站完成了文化功能的标准化建设,以新空间、新内容、新主体、新手段彰显地域特色,将高品质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商品房社区与偏远村居
实现全覆盖
这几年,浦东新建了不少商品房小区。因地理位置偏僻,完善配套服务尚需时日等多种原因,搬进新家的居民往往无法在周边享受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如今,生活在森兰国际社区的几千户居民,不用再羡慕功能配套齐全的老小区了:6个标准化的“家门口”服务站在国际社区里均衡布点,提供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上周四上午9点,森兰仁恒居民区的20多名读书小组成员,准时在兰谷路上的“家门口”服务站内碰头。老人们以书会友,各展所长,分享时事、养生信息,还共同学习摄影、智能手机的使用等技能。
“尽管我们社区的绿化和环境很好,但大家只窝在家里,彼此之间不交流是不行的。”74岁的读书小组组长薛卫坦言,“家门口”服务站的文化功能完善后,小区居民就能在这个“第二客厅”里交朋友,更好地融入社区。
如今,森兰仁恒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已拥有合唱、英语、广场舞、羽毛球、足球等12支居民自治团队。居委还通过党建联建借力周边单位,为这些文化团队提供场地资源,并与物业公司合作,将小区迎宾楼的一个快递堆放处改建为“邻里书吧”,吸引了许多家长带孩子来读绘本。森兰仁恒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王慧丽表示:“年轻人一踩油门,就能前往市中心进行文化消费,但老人和小孩却无法如此‘潇洒’。因此,商品房小区也应注重提升‘家门口’服务站的文化能级。”
书院镇新北村的“家门口”服务站,则与本土手工艺人合作,在节假日开办海派石雕、蓝印花布的传习班。服务站还设置了两个睦邻点与一家农家书屋,用文化与乡情,构建起村庄中的熟人社会。通过完善睦邻点、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教室、体育健身点、老年活动室等硬件,浦东一批偏远的村居脱下了文化薄弱的“帽子”,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点单式”配送
精准对接市民文化需求
在提升“家门口”服务站文化能级的过程中,浦东还注重资源整合,以“菜单式”的文化配送手段,精准对接基层文化需求。
上周六下午两点,上南花苑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独唱《祝妈妈健康长寿》、沪剧《荷包相配人团圆》……在上海雁韵文化艺术中心“春暖大地·雁归巢”专场演出中,演员与台下观众互动频繁。“节目类型丰富多样,观众看得开心,社区群文骨干也正好向表演团队‘取经’。”上南花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马浩靖表示。
记者了解到,周家渡4个社区的“家门口”服务站近期也将举办5场文化配送活动。这些演出,都是周家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根据各社区居民需求,根据《2018浦东新区“家门口”文化服务产品清单》(简称《清单》)“点单”的。
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社区指导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浦东召开了两次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采购大会,一批优质文化配送资源被列入《清单》。有了这份清单,各街镇按需点单,将文化福利下沉到“家门口”服务站。
据透露,近期浦东还将出台第二批服务产品《清单》,更侧重于满足白领等年轻人群的文化需求。这一举措将把更广泛的群体纳为服务对象,实现“家门口”服务站效能的最大化。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