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罗店镇南周村:"社区通"画一个农村大家圆
2018-4-24 12:39:46发布90次查看
自2017年宝山区推广“社区通”以来,南周村成了这个新型信息化载体在农村运用的先行者,上线村民达到603人,家庭覆盖率达到了87.9%,党员亮身份80人,村党支部通过“四个一”,将“社区通”运用到位,也用“社区通”服务治理到位。
“社区通”织一张“信息网”精准把握村民需求
巧思化解就业难。基于对“社区通”各类信息点击量和互动量的分析,南周村发现就业话题受到村民的很大关注。南周村自动迁后,村民们条件好了很多,但也因此多了很多“懒汉”,富余劳动力数量逐渐多了起来。如此一来,就业问题就成了村里的一个大难题,但碍于就业岗位有限、岗位与村民就业需求不匹配等原因,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于是,在“社区通”使用过程中,南周村党支部将就业招聘作为一个重点,一方面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在村域内企业中排摸用工需求,同时,积极与镇社保中心、各园区加强沟通联系,开展网络搜索等途径,及时获取招聘信息;另一方面让大学生村官在“社区通”信息推送的方式上下功夫,例如,用“条件好、福利好、离家近”等字眼,让招聘信息更抓眼球、更具吸引力。目前,在南周村的推送信息中,关于就业招聘的信息有43条,向镇就业相关部门推荐92人就业,实现就业39人次,就业信息登记和就业援助指导的工作流程渐渐完善。通过“社区通”平台处理就业问题,打破了传统村级就业援助中“岗位总量少”“咨询要上门”“信息不对称”“推荐不精准”等障碍,开启了主动择业模式,缩短了沟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多方协作攻难题。问题的解决往往是破点带面的,只有针对矛盾聚焦点攻坚克难,才能得到村民的信任,而且很多时候需要集中多方力量,一鼓作气才能彻底杜绝后患。去年,在南周村联杨路g1501桥洞附近,每天有几十辆大货车从凌晨到早上五点进行无证照的活禽交易,不仅噪音扰民,而且污染环境。有村民通过“议事厅”板块反映了这个问题,南周村负责安全建设的王仁良同志带领护村队和辖区城管执法队员数次联合执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无证活禽交易的现象仍有“你执法我就走,你睡觉我就来”的反复,为此村党支部书记与当时使用该土地的s7工程项目经理沟通了五、六次,亮明了决心,在走访附近村民,征询其意见后,村里决定封闭这片交易区域,带领护村队和附近村民在非法交易区域用土堆和铁栅栏封闭,此后再无类似无证交易现象,也同时解决了噪音扰民和污染环境的问题。事后,村民看到了村党支部的工作成果后,在“左邻右舍”板块发布喜讯与其他村民分享,让村两委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点赞。“社区通”真正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社区通”架一个“追光灯”创意展示新风新尚
用评选树立乡村新风。新时代村民不光要在物质上富起来,在精神面貌上也要丰满起来。为此,南周村运用“社区通”以“南周大事件”的形式传播正能量。“南周大事件”由“最美南周人”“南周人物”和“南周热心人”三个评选活动组成。“最美南周人”是在村基础服务群体中产生,且在群众中有良好口碑的典型人物;“南周人物”是从党建、农业、建设等领域遴选出的、有较大贡献的、具有正能量的典型人物;“南周热心人”是积极参与村的自治共治,热心助人、尊老爱幼的典型人物。通过这类特色活动,从村民关注的身边人、身边事着手,让村里的保洁员、“热心肠”,以及为“美丽乡村”建设辛勤付出的平凡英雄也当回“网红”,成为“社区通”上圈粉最多的栏目,也充分展示了党员、志愿者形象,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吸引群众参与平台互动的同时,高高竖起党建大旗,引领新农民新风尚。
用运动掀起文明之风。在罗店镇第四届运动会期间,南周村通过“社区通”广泛动员和募集选手,突破上届运动会通知扩散慢、动员困难、信息传播不及时等问题,募集到11个项目的50多位村民参加到运动会中,在为运动员们提供训练保障器材和设施等物质支持的同时,村干部也通过陪练、加油鼓劲等方式与运动员共甘苦,给予精神支持,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a组团体冠军;村拔河运动队和“勇扑油火”运动队获得“体育道德风尚运动队”称号;南周村获得“优秀赛区奖”。村民的热情,群众的力量使南周村聚起了一股新活力。闭幕式后南周村在“社区通”上公布了本村的成绩,村民们为本村自豪,积极主动为自己村点赞。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社区通”给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社区通”抛一根“橄榄枝”贴心服务村民百姓
抛出问题,收获众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村民对于村级管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外来人口增加、厂房经营等客观因素,村里车辆乱停放造成了“停车难”问题,且已影响到了邻里和睦。去年9月,有村民通过“议事厅”板块反映了这个问题。南周村“社区通”操作人员收到消息后,及时向村委相关负责人汇报情况,并以“抛出问题、集思广益”的方法在线上及时回复响应。根据罗店镇“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姚晓东和村委负责基建的孙惠东同志通过9天挨家挨户的走访,同时在“社区通”广泛听取意见后,上会讨论,最终在大苏宅范围内利用相对集中的闲置土地,重整出700余平方米的场地,划出40多个停车位,为持有农村土地使用证的村户每户分配一个固定车位。
征求意见,优化服务。为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村里在“社区通”上征集村民对服务中心管理和硬件更新的意见建议,自征集信息发布以来,收到反馈信息64条,询问开放时间和内容,或反映对公共活动场所的需求。村委班子认真讨论,投入资金、人力,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和幸福苑惠民餐厅的软硬件配套,制定服务管理措施,公示“惠民服务清单”“场地使用安排”“管理人员信息”,满足村民需求,让百姓得实惠。“社区通”用问需于民的方式,真正将服务做到百姓心坎里。
“社区通”留一份“老印象”拉紧乡情维系纽带
拍一张全家福。近年来,南周村因按照镇总体规划和s7重大工程建设要求等,已经历了三轮动迁工作。动迁村民不得不离开承载了几代人成长轨迹的老屋,热土难离更多的是不舍和眷恋。去年12月,南周村在“社区通”上发布“请您签收全家福”的消息,凡动迁村民家庭都能免费享受旧屋老宅前的全家福摄像服务,得到了村民们认可和极高的参与热情。南周村“社区通”联络员、大学生村官魏冉通过“社区通”收集参加全家福摄像的家庭信息,与村委委员周佳一起按照约定时间上门为动迁村民家庭拍摄全家福。抚今思昔,通过镜头和光影的魔术把三世同堂在老屋前的笑容定格成为永恒。
道一段乡土情。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村民可能因为工作、求学等原因离开,但是他们的心和情还千丝万缕的系在故乡。“乡音的呼唤,听见你我他”主题活动是南周村去年底在“社区通”上发布的一个征集公告,让更多的南周游子在“社区通”上发出他们的心里话。吸引在外求学、工作的年轻人自发在“社区通”乡音乡愁板块发布文章,语言朴实且富有真情。“社区通”成为了南周游子们“离乡不离心、离土不离村、离村不离情”的共鸣纽带和直达村民内心深处的桥梁。“社区通”成为了为村民做实事的“温度计”,让实事更有温度,也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
罗店镇南周村运用“社区通”这个好帮手,紧密结合村情实际,广泛引导村民参与,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为民提供贴心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治理好。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