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各类企业活跃度如何?又有哪些发展趋势?日前,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17年度浦东新区市场主体发展状况白皮书》,从市场主体大数据的视角,对浦东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情况作出解读。
在2016年度《白皮书》模式基础上,此次《白皮书》增加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研判,重点行业细化分析、重点街镇分析等,进一步突出浦东元素和自贸区特色,并对市场主体活跃状况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完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浦东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95783户,比上年末增长6.09%;2017年全区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47846户,同比增速放缓,但呈现提质增效特点。
企业发展由“增量”转为“提质”
《白皮书》分析显示,受益于浦东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浦东企业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浦东新设第二产业企业同比上升11.15%,新型金融业企业进一步集聚,现代服务业企业快速增长。制造业企业能级不断提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趋势明显,2017年浦东新设制造业企业23户,注册资本同比增长904.67%;同时,大项目、总部企业进一步集聚,2017年浦东新设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内资企业523户,1亿美元以上外资企业24户,入驻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281家。
浦东优质企业和名牌企业也进一步增加,高质量发展特色增强。截至2017年底,浦东有两家企业荣获中国质量奖,是上海全市获中国质量奖唯有的两家企业;5家企业荣获上海市市长质量奖,占全市的38.5%;184家企业的196个项目获评“上海名牌”,占全市的六分之一,名牌企业年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人民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白皮书》还分析指出,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双自联动”效应逐渐显现,浦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速。2017年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增长最为显著,新设企业数量分别较2016年增长174.67%和173.9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新设企业数量增长率均超过45%。
同时,2017年浦东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企业,新增注册资本分别是2016年的7.28倍、4.26倍和6.83倍。与此同时,企业高新技术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2017年浦东经认定的企业研发机构超过550个,期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超过1500个,显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而随着自贸区等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浦东国际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特色更加明显。截至2017年底,浦东共有外资市场主体28834户,涉及注册资本3096.31亿美元。2017年浦东新设外资企业2093户,涉及注册资本93.05亿美元,分别占上海市新设总量的40.86%和50.36%。
市场主体活跃度进一步增强
今年《白皮书》进一步优化了活跃状况指标设置,以企业新设、退出、年度报告、就业人数、经营额、纳税额、存续时间等为主要指标,对浦东企业的活跃程度进行系统性评价。
分析显示,2017年浦东企业整体活跃状况得分为73.23分,较上年提高2分,处于高度活跃水平,表明浦东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活力持续增强。从企业类别看,浦东的私营企业活力最强,活跃状况得分86.62分,处于极度活跃区间。从行业类别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表现极度活跃,尤其制造业尽管新设企业数量较少,但活跃程度最高。
《白皮书》还提出,未来浦东市场主体发展的总体方向将呈现出三个特点,包括加速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保持市场主体稳定增长,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企业品质,加快集聚高端产业。
据悉,《白皮书》将通过新区市场监管局官方网站等途径进一步向公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