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提升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 缓解城区道路交通压力
2018-4-22 9:00:00发布140次查看
为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我区做了很多的实践与尝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排堵保畅三年行动计划及交通大整治工作,通过这些实践与尝试,道路通行能力确有提升,机动车驾驶人员的规范驾驶意识确有提升。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影响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
近年来为缓解交通拥堵压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营造舒适、安静、便捷、清洁的城市生活环境,“慢行交通”的概念被社会逐渐重视起来。
“慢行交通”提倡的是通过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的方式来解决城市生活参与者在城市中的出行问题。我区前两年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同时也引进了摩拜单车这类的共享单车,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之一,不仅要提供非机动车的使用,更要尽可能的保障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就是非机动车道。但目前来看,由于有的城市道路路幅过窄,不适宜设置非机动车道,导致机非混行,或是由于非机动车道过窄,而非机动车数量庞大,导致非机动车常常驶入机动车道内,由此,发现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矛盾逐渐成为造成城市拥堵的一个重要环节。交通参与者都会感受到的一种现象是机动车在通行的过程中,边上的非机动车突然闯入机动车道,导致了机动车的突然变道或者是减速慢行,这极大的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慢行交通”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交通体系,要构建这个交通体系需要的是针对全区的长远规划,慢慢的来完善这个体系。四类设施养护部门无法通过日常养护来构建这个体系,只能通过四类设施的小改小革来辅助这个体系成型。
目前,区公路所作为城市管理的一员,通过四类设施养护的实践积累,来改善城市交通体系。通过以下设想来将这个实践落到实处:一是将现有的机非隔离标线改成震荡标线,既提高了标线的夜间反光能力,又能在非机动车穿越机非分隔线时有震荡警示功能。二是在城区各交叉口出口道与入口道处,增设非机动车地面标线及地面防滑彩色标线,提示非机动车的行驶空间。三是在有条件的非机动车道上划设非机动车道分隔线,来引导非机动车的有序通行,同时当非机动车在完成超越时不至于影响到车行道。
以上改进方案为区公路所初步设想,通过后续与区建管委及区交警支队的沟通,来完善该方案。区公路所也设想过是否通过增设机非隔离栏来将这两个空间分隔开来,但是增设机非隔离栏一方面是费用较大,更重要的是目前青浦城区主干道基本都已设置了中央隔离栏或是人非隔离栏,若再增设机非隔离栏的话,会给交通参与者视觉压迫,给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产生拥挤感。所以想通过完善标线来达到目的。目标是将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影响降到最低,保障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压力。
青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