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统筹办医资源应突破"体制之围"
2018-4-18 14:58:45发布83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4月16日,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开展“推进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专题调研,委员们赴长宁区虹桥社区服务中心和同仁医院考察,听取情况介绍并座谈交流。市政协副主席张恩迪出席。
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介绍本市分级诊疗工作情况。截至今年3月底,本市“1+1+1”签约380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占60%以上,已签约局面73%在就医组合内就诊,去年本市三级医院门急诊总量较上年同期增长幅度已明显减缓,而区级医院和社区门急诊总量则占全市的60%左右,就诊“下沉”效果显现。不过,按照每2000人配备一名全科医师的标准,目前本市全科医师缺口仍达4000人。为此,市卫生计生委通过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医学院校附属中心等举措,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卫生中心“医教研”水平。
推进分级诊疗,对市政协委员而言是个“老话题”。数年来,市政协就此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和多场协商会议。在分级诊疗效果显现的当下,委员们通过调研提出不少“新问题”。
“难在分工协作机制一直未能有效运转。”市政协委员叶强是静安区卫生计生委负责人,通过在区内调研,他感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联动,“抢病人、推病人”的现象仍然存在,需要通过经济杠杆和医保政策调整来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同时,要继续做强家庭医生团队,让社区群众真正信任他们的医技乃至他们手中的医疗资源。在高校工作的市政协委员粟莹则从校内教职工就医遭遇“跨区难结算”的困惑出发,建议为本市高校内设医疗机构开通多个医保“共付段”结算点,缓解多校区办学高校教职员工就医的实际困难,为健康校园与健康城区的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保障。李锦军委员则建议,三级医院将随访等工作进一步“下放”给社区卫生中心,聚焦“诊疗疑难杂症”。吴冈、张华、方奇钟、马杰、沈伯明等委员还就在远郊覆盖医疗资源,便捷市民配药等提出建议。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等一一作答,介绍多项能回应委员关切的新举措。
“推进分级诊疗,市级层面推出不少新政策,可连身处医卫界的很多委员都不知晓,可见加大宣传力度的重要性。”张恩迪感慨道。他建议,职能部门打破“体制”围墙,从更大范围统筹体制内外办医资源。同时,通过远程诊疗等形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推进分级诊疗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