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桥镇围绕河道长效保洁开展大调研
2018-4-16 13:22:14发布69次查看
“偷得白云蓝天伴,一人一椅一竿线”,从福建来到松江区新桥镇5年后,曾忠福终于过上了这样的惬意生活。他说,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新庙三路开一家超市,不光是考虑到这里人流量大,还因为门前的庙浜河让酷爱钓鱼的他心向往之。然而住下来之后才发现,庙浜河常常间歇性“黑臭”,尤其是夏天,突降大雨之后,河水泛绿,散发异味,“路过都要捂紧口鼻,钓鱼更是想都不敢想”。如今庙浜河洁净重现,让曾忠福终于如愿以偿。
变化的背后,是新桥镇政府在河道整治上花的功夫。自从大调研开展以来,河道的长效保洁成了镇相关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的主攻方向。
人防技防并举
“马上排查清楚,到底是不是从这家企业的管道里流出来的!”在最近的一次河道巡查中,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庙浜河第一河长黄建春发现,河段中零星飘散着一些铁锈状漂浮物。考虑到庙浜河流域广,且与外河相通,倘若真的出现污染,很可能对更大范围的水域产生影响。于是,黄建春当即召集水务、安监、村镇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现场成立调查小组,立即摸排污染源。
经排查,确认漂浮物是从位于庙浜河沿岸的一家企业排污管道中流出。
恰逢大雨天,排水量增大,管道内的沉积物因此被一并冲进了庙浜河里。
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才让黑臭河道变得水清岸绿,现在对河长黄建春来说,有污染就像是有险情,他眼里可“揉不得沙子”。为了尽快将水中的污染物清理干净,应急处置第一时间启动,一边由镇村镇办联系企业,截断污染源,停止排污,另一边则由水务、环保等部门组织人员打捞清理。双管齐下,河道很快恢复了洁净,从发现到整治完毕,总共不到4个小时,后续对沿岸企业的管道排查也随之展开。
“河道保洁是一项长期工程,容不得懈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作为第一河长,黄建春早已养成了早中晚“一日三巡”河道的习惯。通过步履不停地走访观察,他早已把庙浜河的“臭脾气”摸得一清二楚,哪里有排污点、哪里容易有淤泥,他心中都有数。事实上,在大调研中,新桥镇上下都在为了河道的长效保洁工作忙碌着,严格落实河长负责制,实行“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制度,及时掌握河道情况,快速发现问题。一级河长、二级河长、网格长、河道保洁员每天不间断巡查,通过工作日报和微信群及时报告问题、措施、整治进度,并且建立了严格的问责制度。
除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之外,新桥镇在河道保洁中还加入了新的科技手段,采取对主要河道安装污染点源检测系统,利用手机app进行全天候在线监测,一旦突发黑臭现象,立即引清调度,增加河道水体更新频率,同时采取生物手段强化水质调控,净化水环境。
水中岸上联动
问题在水中,原因在岸上,河道治理需要水岸联动,才能标本兼治。
庙浜河位于新桥工业区,东西走向,东起北泖泾,西至张河浜,河道总长度1.7公里,平均河口宽度约15米。河道两侧业态分布以企业为主,还有大型外来人员居住中心和部分沿街商铺。“庙浜河沿岸有88家企业,以五金加工、机械制造、食品生产居多,业态相对比较落后,排污设备也比较陈旧,很容易出现违规排放的现象。”黄建春说,“大调研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为了彻底根治包括庙浜河在内的河道黑臭问题,新桥镇下定决心要标本兼治,全力推进企业雨污混接改造提速和雨污市政管网改造升级。排摸出的648家企业均已完成改造;市政雨水管共有混接点22个,二级污水管共有混接点87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对完成混接整改的企业,开展排水管网清通养护,消除管网沉积污染物。对新发现的混接企业则立即进行改造,严格验收,达到零排放的目标,确保污水不直排河道。对多次整改不达标的企业坚决淘汰,去年至今已关停清退31家。此外,新桥镇还结合“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了庙浜河沿岸790多平方米的违建,补种了近3000平方米的绿化。
如今的庙浜河沿岸,可钓鱼、散步,绿油油的水生净化植物点缀在河面上,黑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河畅水清的风光。“这一带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者,他们为新桥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理应为他们打造一个好环境,不能让他们生活在黑臭河道边上,我们一定要将河道的洁净长久保持下去,打造一个可供年轻人休闲娱乐、老年人遛弯的地方。”在黄建春看来,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了,既可以带动企业优胜劣汰,也可以带动土地腾笼换鸟,在带动区域经济转型的同时,真正为群众谋福祉。“宁愿损失一部分经济利益,关停一批不符合排放标准、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不能忽视民生和环境问题。”黄建春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