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上海,停车位“一位难求”成为了困扰有车一族的问题之一。北外滩街道地处市区,但旧里弄、老式小区较多,社区内停车难的情况更是突出。在调研过程中,街道了解到,面临僧多粥少,车多位少的现象,小区内“人车大战”天天上演。更有车主为了抢占车位,长期闲置车辆不开,久而久之,小区里的“僵尸车”越来越多,十分浪费公共空间。
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街道在唐山路599弄三益邨开展试点,与虹口交警四大队共同组织“圆桌会议”,邀请社区居民讨论解决方案,听取居民心声。会上,居民集中反映了小区停车管理中的三大问题:
一是小区停车缺乏组织管理。由于老式里弄内停车普遍不收取停车费,没有利润空间,因此也缺乏组织进行管理,导致僵尸车盛行,却无处理办法。
二是小区停车缺失规章制度。在管理缺位的同时,停车规章制度也有所缺失,对小区内居民的车辆和外来车辆没有差别化管理,导致外来车辆大量占领车位,小区居民“有家不能回”。
三是小区停车缺少专业指导。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对车位没有科学规划,导致不合理停车浪费车位空间,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空间。
针对以上问题,街道协同居委,组织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三益邨停车协会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社区党员和有影响力的居民组成,并由群众基础较好的志愿者来具体管理。又组织多次协调会,最终出台了停车方案:优先保证户籍车主的停车需求,经身份、户口、行驶证核实后,发放停车证;对租户车辆及外来车辆进行差别化收费,收费标准参照周边停车标准。收取的费用用于支付工作人员的补贴和小区的维修费用等。费用由专人管理,每月公布清单,居委进行督查。
同时街道与虹口交警四大队积极沟通,开展实地察看调研,对小区内的车位规划和停车安排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意见,使整个停车工作有序开展和推进,很快形成了停车管理的运转模式。
现在,三益邨内的“僵尸车”没有了,有车的居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开车办事,无车的居民也表示白天也有空余的地方晒晒太阳,有活动的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