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扬撒下的“种子”,在复旦校园生根发芽
2018-4-2 10:46:46发布73次查看
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复旦大学供图。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4月2日报道:转眼间,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离开我们已有半载。近日,中宣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宣传他的先进事迹。网上,钟扬的故事被一波又一波“刷屏”。如今,在复旦大学校园,钟扬的事迹正凝聚成一股力量,不断激励着师生们。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双聘院士赵国屏在钟扬去世之后,写了一副挽联:演讲传真知,谈笑间天宽地阔深入浅出,大智慧;挚友何日论旧文?播种育伟业,征途上山高水急千辛万苦,硬汉子;后人谁敢续新篇!
“我为自己失去如此智慧杰出的科学挚友悲痛,更为国家失去坚忍不拔的战略资源收集保存者感到失据!我甚至责怪钟扬:你为什么那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的生命不属于你,而属于你心中的梦,属于我们时代伟大的事业!”赵国屏是钟扬的同事,也是他的挚友。
赵国屏回忆说:“这几个月,我读了关于钟扬事迹的多篇报道;看了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的视频。我领悟了,我对钟扬的理解太少了,他感觉到了时间给他的压力,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全力去实现‘种子’无限的梦想。作为他的挚友,我只能激励我自己,以他的精神为动力,继承他的遗志,为建设祖国战略科学资源积累、整理、共享和挖掘的体系,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西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涛甫说:“钟扬老师能克服各种高原的自然反应,仍然做出如此高的成就,非常了不起。意志力超强,还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推动和支持他,就是他的梦想与追求,科学报国的情怀。他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也做了常人能做但不愿为的事,更做了别人不能坚持的事。”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颇有感触地说:“我们也许很难成为一名伟大的植物学家,甚至我们就不是科学家;我们也许也不能像钟扬老师那样做到无私无畏;我们甚至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也不能达到像钟扬老师那样的大爱的境界,那么我们如何学习钟扬老师呢?我以为,那就是像钟扬老师那样,有对生活的澎湃激情,有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有对工作的高度敬业,有对问题不解决誓不罢休的态度,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而这也就是对钟扬老师的最好的学习和最好的怀念。”
钟扬曾经说过:“留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会在未来生根发芽”。如今,因他而生的精神种子,已然抽出枝条,徜徉在春日的暖风中。
作为钟扬的学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徐翌钦说:“钟老师总说:‘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我们都是恩师梦想的种子,也愿我们在未来能跟随他做一个勇于追梦的人,无论是在大漠戈壁还是雪山深谷,或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都能不忘初心,将导师的大爱与大德传承下去,让神州大地遍开梦想之花。将永远指引着我们。我们愿意追随钟老师做一个善梦者,不论以后我们在什么岗位,我都希望自己能像钟老师一样无愧于初心,成为这个社会的播种者、耕耘者和奉献者。”
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遗传学专业硕士生、2016-2017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杨熙看来,钟老师播撒的一粒粒种子,已经在他的每一位学生的心底、在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总会觉得钟扬老师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同学们依旧按照之前的实验计划按期照料滴水湖的红树,定期前往自然历史博物馆做志愿者和讲解员,西藏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也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和实验室。每当我们想起钟老师,总会有一种由心底而生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勇敢面对科研道路上的各种荆棘和曲折,攀登一座又一座科研高峰。想对钟老师说,您意外中断的路,我们会继续走下去。”杨熙这样说道。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