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路中心小学以小种子拿下浦东唯一一个特等奖
2018-3-30 9:27:00发布74次查看
在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浦东收获的唯一一个特等奖是“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板块的一个项目:“小种子大世界”。有意思的是,获奖的“赢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而是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的全体学生。
龚路中心小学科技总辅导员秦虹老师介绍,去年一年,该校2300余名学生参与了学校组织的百草园植物探究实践系列活动。从植物种子的趣闻、种子对人类作用的专题讲座、种子创意画小能手评比,到观察识别种子竞赛、种子标本制作技艺比赛……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能,不少学生还学会了仔细观察,并用“自然笔记”的形式,把植物最真实的状态画下来、写下来。
“我能行”观察识别种子竞赛,鼓励学生收集各自家乡的植物种子。有的学生一个人就收集到了10余种植物种子,有的学生还请各地的亲戚帮忙收集。五年级学生沈欣晔的家乡在青海,他把从家乡收集到的青稞及青海小扁豆的种子带到班里,引发了关注。“青稞长什么样?可以吃吗?怎么吃?”“青稞在上海能发芽、生长吗?”……活动不仅让沈欣晔激发了对家乡的自豪感,还带动了同班同学一同参与探究的热情。
之后,部分学生参与了“上海地区种植青稞”的探究活动。他们一起观察青稞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细心浇水、施肥、播种。当青稞长到30厘米时,同学们发现叶片上出现了少量的黄色斑点。怎么办?大家查找资料,找到了答案:青稞得了“大麦黄矮病”。于是,同学们一边给青稞“治病”,一边搜集上海、青海两地天气、温度、海拔高度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生长环境对青稞的影响,最终写出了一篇《青稞不适宜在上海地区种植》的小论文。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