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2020年长宁每5人中有2位老人 这一系列新政为未来筹谋

2018-3-30 9:11:49发布71次查看

“到2020年,长宁区每5人中就有2位老人,全面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今天上午,上海市长宁区养老、教育、卫生“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今年起至2020年,长宁区将新增养老床位1100余张,建成老年护理床位1730张, 为老年人口集中、养老空间日趋紧张的上海市中心探索多元化、多层次机构养老服务的新路。
长宁支路上海金福第四养老院。舒抒摄
根据长宁区民政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底,长宁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总数35.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以上百分点,总数超过20万人,而这一比例到2020年将上升至40%。养老服务压力正日益凸显。
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介绍,目前,上海正逐步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60岁以上老年人中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占比分别为90%、7%、3%。其中到2020年,中心城区机构养老床位目标要达到户籍老年人口的3%。在这一基础上,长宁区计划到2020年,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在全区10个街镇全面覆盖,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总数增加至37家,户籍人口预期寿命将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1岁以上。
缓解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现状,加快建设养老设施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章维介绍,今年长宁区将大力推进公办养老床位建设,包括武夷路490号建材市场地块、番禺路222弄44号照相机三厂地块在内的公办养老机构项目将在今年重点推进。同时,长宁区今年还将加大挖潜存量土地和闲置空间资源的力度,推动市中心宾馆、酒店、办公用房、厂房、社区闲置房通过转型、租赁、置换等方式,按照相应标准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增强多元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在长宁支路150号,大门前名为“精赢宾馆”的招牌即将由“上海金福第四养老院”的新招牌代替。该院院长徐国英告诉记者,这栋6层建筑原本为电力厂厂房,2012年租赁给企业改建为宾馆。去年10月,金福集团在长宁区民政局等部门协调下租赁该建筑改建为养老院,将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核定床位93张,可提供老人日间照料、全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
3月28日下午,记者在这栋即将“变身”的大楼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家具摆放、设施移位、绿化调整等工作,而首批全护理老人将在近日入住。负责指导该项目的上海市长宁区养老机构指导服务中心陈晓雯告诉记者,这是金福在长宁开设的第四家民办养老机构,此前三家养老院中位于广顺路18号的金福三院也由厂房改造。
不过,虽然上海市中心可改建为养老机构的闲置厂房数量并不少,但在实际改造中,由于厂房空间限制,时常遇到消防、绿化等方面的难题。“尤其是市中心的嵌入式养老机构,很难满足30%的绿化覆盖建议标准,只能通过增加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小盆栽来逐步完善。” 陈晓雯表示,空间限制已经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闲置空间改建养老机构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记者了解到,今年长宁区还将建成三家由社会闲置资源改建的养老院,其中位于虹桥路程家桥路的在建养老院可提供1000张床位,包括50张失智失能老人床位,预计今年9月建成。章维表示,今年起长宁区将加快落实相关政策,鼓励、扶持辖区托底型公办养老机构和新建养老机构以委托管理等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大力发展连锁化养老机构。
在医疗卫生方面,长宁区卫计委副主任张戎表示,今年长宁将积极推进上海市同仁医院区域医疗中心以及长宁区康复诊疗中心、“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等建设,同时促进医疗、护理、养老机构布局联动,逐步将区域部分社会办综合性医院床位转换为老年护理医院或康复医院,加快区域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步入深度老龄化的长宁打造老有所养的国际精品城区。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