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工作手记丨心怀承诺 情系城建 让百姓体面"上楼"
2018-3-22 10:08:06发布69次查看
“让梅陇居住在农村宅基地的百姓体面舒适地早点‘上楼’”,是我担任镇长一职时曾向百姓许下的诺言。百姓的动迁是为了支持梅陇的城市发展,所以安置好他们是我们党委政府安身立命的根本。梅陇近3年要完成2300户的大动迁,然而城市建设总是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什么有些地方动迁难?为什么有些居民对安置房建设有看法?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我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每当我提到动迁安置房,都会听到不少百姓的“牢骚”话。有些百姓吐槽说:“动迁安置房都是些较为偏僻的远房,不仅质量没有保证,甚至周边配套功能也是不齐全的。”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村民们想要的动迁,不是简简单单地换个地方居住,而是希望能够通过动迁,体体面面地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
还有些百姓向我抱怨:“动迁在外过渡时间长,家里老人长年在外租房无人照料,让人等得心焦啊。”百姓的这么一番抱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是希望我们能进一步提高效率,加紧建设,尽可能地缩短动迁百姓在外过渡的时间,并切实解决好老年群体和困难家庭面临的安置难问题。
也有不少百姓感到疑惑:“为什么我家对门能动迁,我们就不能一起动迁呢?”我进一步了解到,他们这是希望通过合理的带征带拆,不再给后人留下新的城中村。这些百姓的声音让我认识到必须将心比心地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才能在调研的过程中真正发现问题、找对问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调研的关键就是抓落实、出成效。在走访了百姓之后,我们随即针对百姓提出的相关问题和诉求咨询了大量的部门机构,并逐一将百姓的愿望精准“变现”。
在优化动迁房选址方面,梅陇所有综合资源最好的地方,我们首先保证动迁安置房的落地。行西基地坐落于外环主题公园内,临近四通八达的s4高速,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永联基地选址在两条地铁的交汇点,毗邻徐汇滨江,水绿交融,宜居宜游;209五期动迁安置基地更是有绿带公园、丰盛大河、市二中学和地铁站点环绕周边,包括最近选址的曹行大居,都是位于梅陇交通、生态环境最优质的地方。
在提升动迁房品质方面,我们已初步拟定了梅陇镇动迁安置房的建设标准。首先,房屋质量参照同地段商品房的标准进行建设。大到基坑的深度、水泥的标号、钢筋的尺寸和电梯的选择,小到垃圾房的朝向和变电房的位置,我们都做了充分而精细的考虑。特别是针对居民反映最突出的停车难问题,我们从源头予以解决,按照1:1.5的比例进行小区车位配置,实行人行道车行道分离;其次,进一步完善房屋配套功能和周边设施。小区物业、业委会和社区活动用房等全部按要求配套,周边道路、管线、学校、幼儿园和看护中心等设施均同步建设到位。
针对动迁居民在外过渡困难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狠抓进度,加快手续同步办理。目前,从土地出让到四证齐全打桩下去平均只需60天,譬如最近的永联基地,从2017年12月13日完成土地出让合同签订至2018年2月9日四证齐全,仅花费58天;另一方面,近期有不少过渡在外的百姓反映:“房租已经从每月3000上涨到了4500”。为此,我们正在做充分的征询工作,准备因地制宜地适当调增过渡费,减轻动迁居民在外过渡的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此外,特别是在解决难点问题上,我们坚持问计于民,并纳计为民。“为含7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优先解决一套现房”正是老百姓给我们提出的建议,切实有效地解决了老年群体和困难家庭在外过渡困难的突出问题。
针对部分居民关心的能否集体动迁的问题,我们充分考虑群众的顾虑和想法,分析具体项目的特征,考量政策、经费等综合要素,哪怕拿出镇级财力,也要尽可能的整建制动迁,不留死角。譬如外环绿带项目,通过争取市、区层面的相关支持,我们已经合理地带征带拆498户居民,确保了整个外环区域再也不会遗留城中村。
大批动迁户住进现代化的小区,享受到了城市化改造升级的成果,不仅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我们城建为民、服务为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梅陇区域内每一寸每一尺的问题,老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期盼,都让我倍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我的调研还在继续,未来,我想抽出更多的时间,踏踏实实地走走梅陇的犄角旮旯,走走那些我不常去的地方。大调研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用情,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听到真话、知道实情,才能精准施策,让梅陇转型发展的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
(作者系闵行区梅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浩)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