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闵行新闻

【大调研】小厕所、大民生 公厕革命,一场有温度的民生实践

2018-3-14 0:00:00发布79次查看

  日前,闵行区政协主席祝学军赴颛桥镇调研时,仔细询问了颛桥镇公厕布局及建设等情况,在他看来,厕所虽小,却直接关联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确实如此,公厕既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近年来,颛桥镇合理布局公厕,积极完善公厕设施,从公厕的硬件上下功夫,在软件上想办法,对小小的公厕做足文章。感应冲水设备、应急呼叫器、增设第三卫生间……多功能的厕所正在悄然改变着市民们的如厕体验。

  从硬件到配置,实现提档升级

  过去,颛兴路沪闵路口上的华星公厕,由于频繁使用,加速了设施老化,造成了公厕环境脏、乱、差。2016年,颛桥镇开展对华星公厕的试点改建。改建后的公厕,干净整洁,赢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2017年,以创建国家文明镇为契机,结合试点改建的成功经验,又对电影院东侧及公交枢纽旁的两处公厕进行了改建。改建严格按照上海市二类公厕的标准,对男女厕位进行了1:1.5的合理化调整,同时增设了第三卫生间,不仅满足了残疾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需求,而且兼顾了母婴哺乳等个性化需求。

  有了前两年的成功改建经验,颛桥形成了“统一化设计、模块化改建、个性化服务”的特色改建模式。今年,颛桥镇提出“以人为本,以城市为本,让城市更有温度”的工作理念,全镇上下开展一场“厕所革命”,全年计划新建一座一类拼装式公厕,改建三座二类公厕和三座传统旱厕,未来三年内对镇区内剩余的15座镇级公厕改建一新,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000万元。

  从颜值到细节,管理要有“绣花”功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硬件的完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软件的提升更彰显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在三伏天气,感到头晕目眩的时候走进颛桥镇的公厕,涂一点风油精,给市民增添的是一丝凉爽;在三九天气,“方便”后喝上一杯热水,温暖不只是市民的身更是他们的心;在哺乳期的妈妈,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不免有些尴尬,走进颛桥镇的公厕,顿时可以舒心的哺乳。针线包、老花眼镜、花露水、创可贴、雨具、打气筒、五金工具……这个便民服务箱还真是百宝箱,让市民在“方便”之余真正的提供更完备的方便。

  不仅如此,颛桥镇的公厕按照“大保洁每天三次,小保洁实时跟进”的原则,做到“六无、五净、二通”的质量标准,即无尿垢、无积水、无蛆蝇、无蛛网、无粪便、无异味;地面净、蹲坑区净、门窗天花板净、管理间净、公厕5米区净;上水通、下水通,确保了公厕环境的干净整洁。

  服务的跨前一步,“紧急时刻”想市民之想,急市民之急,让公厕的小空间既有颜值又有人情味儿。

  重心下移,农村旱厕得改善

  颛桥镇有30余座乡村公厕,大部分的乡村公厕都以旱厕的形式存在,硬件与软件都跟不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根据现状,颛桥镇对乡村公厕进行了区分处理,对已动迁区域的旱厕进行拆除;在动迁后的规划阶段,提前介入,与规划部门对接,按照动迁后的项目属性及人口量,合理规划新建二类公厕;对近期内无动迁计划区域内的旱厕,按照三类公厕的标准进行改建,提升管理等级,落实专人保洁,加强长效服务。

  目前,已拆除旱厕5座,改建4座,全镇的乡村旱厕将逐步得到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厕所,大民生”,公厕虽小,但它是直面群众的窗口。现如今,在颛桥街头巷尾,一个个公厕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贴心的服务不仅方便了市民如厕,更让这一方小天地成为了展现颛桥文明的大窗口。一个个小厕所的改变,彰显出一座城市为民服务的决心与魄力。 

闵行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