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服务保障国家战略贡献检察力量
2018-3-9 0:00:00发布50次查看
杨浦区检察院检察官在长阳创谷接受企业人员法律咨询
浦东新区检察院与浦东产权保护中心签订合作协议
浦东新区检察院在自贸区检察工作室为企业提供普法资料
2017年年初的一天,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驻漕河泾科技园区检察官工作室里,正在接受某企业现场咨询的检察官发现,该企业开发的网络游戏产品的知识产权正在受到侵害。检察官及时指导被害企业保全固定相关证据,并及时督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不久该案成功破获,原来是公司内部员工窃取网络游戏源代码后,与社会人员勾结建立私服牟利。经该院提起公诉,同年8月16日,法院作出有罪判决,5名被告人共退赔违法所得80余万元,弥补了被害公司的全部损失。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该院还分别向被害公司和相关大学制发检察建议,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17年,上海检察机关聚焦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在科创中心建设、惩治金融犯罪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完善机制、精准服务,出台相关意见,及时提出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的检察方案,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教育和保护等多种法律手段,努力营造公开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创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为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检察保障。
聚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在上海市区东北角有个集聚中小企业、众创空间领军企业的“长阳创谷”,去年11月,杨浦区检察院在这里成立创业创新司法服务基地,还同步设立命名检察官办公室,该区检察院同时制定出台司法服务基地相关实施细则,以此为点辐射全区创业创新主体,最大限度地服务和保障好全区创业创新发展。这天,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中共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共同出席成立仪式并为创业创新司法服务基地揭牌。
在2017年服务保障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这个国家战略中,上海检察机关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深化落实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的20条意见,完善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办理和“两法衔接”机制,审查起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72件268人;在全国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权利人告知制度,首创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办理模式。办理全国首例利用手机应用程序、网络深度链接侵犯著作权等新型案件,“淘宝城”特大售假等6起案件入选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注重发挥各项检察职能,营造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法治环境,据了解,除了长阳创谷以外,上海检察机关还建立了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统一平台,在张江、漕河泾、东方美谷等地设置检察官办公室,在科创园区建立企业家法律服务站,打造“键对键”和“面对面”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此外,2017年全市检察机关还建立服务保障科创中心建设统一平台,进一步深化综合性法律服务;首创中英双语知识产权检察权利义务告知书等,推动构建高标准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上海检察机关打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治环境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全球反假冒机构(gacg)授予上海市检察院“2017年全球反假冒国家公共机构最高贡献奖”。成为该奖项首次获授的一个国家地方司法机构。
聚焦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2017年6月23日,经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起诉指控,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对洪勇军等12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九个月不等刑期,并处罚金。这是全国首例非法经营“新三板”股票犯罪案。经查,从2015年12月起,由被告人洪勇军、邓德华实际控制安徽点石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安徽正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使用其控制的股票账户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从相关企业原始股东处先后受让了“晓进机械”等股票,并指使被告人陈威等人采用微信等通讯工具搭识投资者,向其推荐、分析“新三板”股票、夸大宣传并预测“新三板”股票具有转a股的可能,建议投资者买入,进而以互报成交确认委托方式高价转让上述“新三板”股票。经审查,销售“新三板”股票金额共计4348.8万元。
维护正在建设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安全是金融工作的底线,是上海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2017年,上海检察机关坚持金融案件办理和风险防控同步推进,针对金融犯罪高发态势,与金融监管部门形成打击犯罪合力,加大打击力度,全市提起公诉金融犯罪(包括涉自贸区金融犯罪)案件1427件2596人(不包括知识产权案件172件268人)。成功办理了伊世顿操纵期货市场案、全市首例欺诈发行债券案等重大新类型案件;办理了一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等涉众型资产犯罪案件,同时积极追赃减损,加强释法说理,有效防控风险。
上海检察机关注重综合运用捕诉研防一体化金融检察工作机制,实施案件办理和风险防控同步推进,出台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意见,召开“惩治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等研讨会,研究应对金融犯罪新趋势、新问题,发布《上海金融检察白皮书》,为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