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华怡园的居民高兴地乘坐电梯上下楼 记者 余儒文 摄
(记者 邢蓓琳)2月6日中午,家住延安西路150弄华怡园小区3号楼的88岁老人黄育万乐呵呵地等着老伙伴们乘电梯下来,一起去吃年夜饭。“今天特别高兴,好几个很久没能下楼的老邻居终于可以乘电梯下楼一起吃个团圆饭。”当天,华怡园小区3号楼、4号楼加装的2部电梯通过验收,开始试运行,两幢楼里的居民也正式告别“上下楼走一会儿、歇一会儿”的日子,实现乘电梯轻松上下楼。
下楼不再是难事
“很稳、很快,特别舒服,也没有声音,真是太好了。”住在4号楼的徐月萍坐着新装上的电梯从4楼的家中刚一来到楼下,就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和大家分享乘电梯的感受。73岁的徐月萍,关节一直不太好,自从去年装上人工膝关节以后,就更不敢轻易下楼。她告诉记者,除了必须要去医院配药、菜市场买菜,自己只能窝在家里,哪儿也去不了。“从一楼走到四楼,六十多级台阶,我要歇上好几次,才能走回家,太累了,我是真的不敢走。现在好了,想下楼就下楼,一点都不费劲,真是太幸福了。”记者试乘电梯后发现,尽管电梯轿厢空间并不大,却足以满足楼内居民出入的需要。只要刷一刷卡,轻轻按下楼层数字按键,一两分钟后就能轻松下楼出门或是回家。
六楼的蒋老伯八十多岁,因为腿脚不利,平时很少下楼。五楼的黄老伯如果要去医院看病,只能请人帮忙把自己抬下楼、再抬上楼。四楼的张阿婆因为爬楼费劲,无奈在外租房居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华怡园小区3号楼、4号楼48户人家中,80%是老年居民,年龄最大的已经91岁。由于年事已高,加上体弱多病,不少老人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能下楼,只能坐在窗前向外张望。每一层16级的台阶,成了横亘在高楼层居民面前无法逾越的天堑,加装电梯成为他们内心最迫切的愿望。
为了了却居民无法下楼的遗憾,美丽园居委会和美丽园社区共建联合会一起,牵头开展电梯安装的申请工作。共建联合会副秘书长费旻主动承担了申请手续的具体事宜,跑前跑后地忙流程、一起协调居民矛盾、听取居民对电梯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从得到小区业主和物业支持、办理各类审批手续,到项目正式动工、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费旻和老伙伴们知道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容易和居民的支持。尽管不需要使用电梯、安装电梯还会让家里的采光受到影响,四号楼一楼住户郭阿姨还是在加装电梯意见征询表上勾选“同意”。“我不能只考虑自己,大家年纪都上去了,腿脚也不方便,爬6层楼,太难了。”
把电梯当成自家孩子爱护
如今电梯装好并投入使用了,可是,在给居民上下楼提供方便的同时,今后的电梯保修、保养、安全和相关费用的收取又该怎么办呢?为了共同使用好、爱护好电梯,居民们自发成立电梯自管小组,进行自我管理,还制定了“爱梯小公约”。自管小组成员刘吉安告诉记者,这台电梯是全楼居民共同努力才建成的,特别不容易,大家都想要用好电梯,更要管理好电梯,“我们自己的电梯就要自己来管好。特别是我们自管小组的六位成员更是要把它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样爱护好。”
“公共设施要爱惜,危险物品不进梯,安全文明乘电梯,请勿吸烟扔垃圾。若遇急情要冷静,呼叫专人来帮忙。”记者看到,朗朗上口的“爱梯小公约”被张贴在楼道的醒目位置,放置在楼道里的沙发和绿色植物也是居民从自己家里带来共享的,小小的楼道俨然成为了大家拉家常、聊楼组管理的温馨场所。
据刘吉安介绍,此次华怡园3号楼、4号楼加装电梯采取的是以每套房子为单位、楼层为基数,按照楼层高低分摊工程费到户的计算公式。其中,一楼住户不需要缴费,二楼到六楼的住户随着楼层每向上递增一层,费用随之递增,每户居民平均需要出资2万元左右。相应的,电梯运营产生的电费、设备维修检测费和日常保洁费等也实行分摊到户,一楼居民不收运营费,其他楼层用户按照不同楼层支付相应费用,居民感觉比较公平。
美丽园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经过“美丽家园”建设,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华怡园小区在整体形象美化和功能上都有所升级。此次加装电梯的投入使用,更是让老年居民在显著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同时,感受到浓烈的幸福味道,也为邻里和谐、守望相助蔚然成风的华怡园写下了最美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