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区教育局举办的扬起生态教育实践的“新风帆”——“幼儿园生态崇明课程网络资源库创建”成果推广活动中,来自西门、实验、三星、裕安等幼儿园的师生分别进行了教学、课程展示,同时,活动还现场发放了《幼儿园“生态崇明”课程实施指导手册》。这也标志着崇明生态教育实践正式跨入“2.0”时代。区教育学院院长宋林飞表示,新的生态教育版本已从原先偏重环境教育转向“生态人”的内在培养,突出“协调、共生、可持续”核心理念。“目前,幼儿园阶段的生态崇明课程新版本已正式推出,中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也在全面重构过程之中,相信不久就可与广大师生见面。” 注重内在培养 十多年来,崇明把认识与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以崇明岛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生态资源及其生态理念、生态规律、生态原理、低碳生活等为教育内容,深入探索生态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对生态、对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宋林飞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晰地看到不足。“以前的生态教育更加偏重环境教育,更多的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教学效果还不够‘入心’。”另一方面,崇明的生态教育实践虽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但仍不够完整、系统。“生态崇明”2.0版本课程的推出,将较好地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 崇明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态资源,为崇明创造性地实施生态教育课程方案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资源。“生态崇明”2.0版本课程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将培养生态文明素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建设,做到入脑入心入行,从而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 多元化教学推进 在旁人眼中,推出一项教学或课程,需先编写出一套文本教材,然后让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再传授给更多教师进行课堂授课。宋林飞觉得,“生态崇明”2.0版课程不该是这样的。“生态教育因地制宜,过于注重“规定”式培训不利于体现出各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比如,绿华镇可以借助西沙湿地开展教学、向化镇可挖掘灶花文化等,由教育学院编写的相关课程方案只起到引领作用,倡导各校根据各自优势,形成特色教学课堂,变教师被动执行者为课程建设者。同时,还可以借助各自区域内的优质生态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们在大自然课堂中真切感受崇明生态魅力。“这样,生态教育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当前,生态教育幼儿教学阶段的网络资源库已建立并发挥作用。“这是生态崇明2.0版本课程的另一个亮点。”宋林飞说,资源库收集了相关素材资源、优质教育设计、课堂实录等,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更多教师开展生态教育实践提供了借鉴。“这样的资源库,我们将继续丰富完善,逐步构建起覆盖幼儿、中小学教学阶段的教学资源库。” 实现与世界接轨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上海为全国、为全世界打造生态文明社会提供的一个示范。宋林飞表示,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对“生态人”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全区生态教育氛围日渐浓厚,学生、家长不但支持学校开展生态教育,同时通过“小手牵大手”,节能减排、垃圾回收等生态行为已传递至社会、家庭;崇明前卫村、西沙湿地等主动要求开发生态教育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场所;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为学校义务开展湿地与鸟类保护的宣传;更多社区开始将学生的生态保护宣传活动作为创建绿色社区的一项重要活动……宋林飞相信,随着“生态崇明”2.0版课程的深入推广实践,崇明可形成在全市、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生态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构建起以生态教育为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的教育生态体系,逐步建成为全国农村地区全面实施生态教育的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