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崇明新闻

生态岛不只是“漂亮美丽”

2018-1-29 0:00:00发布79次查看
  采访沈竑的时候,今年上海第二场雨雪来袭。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最要“靠天吃饭”的沈竑并不担心稻田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冬天下雪本来是自然的事情,要相信自然的力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稻香蛙鸣,清渠流水——沈竑心中有一个“生态梦”:自然万物按照自身规律生生不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会放低欲望,回归本真。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沈竑希望能推广这样的生态理念:“一片树林算不上生态,一片森林才是;一个岛如果仅仅是‘美丽’,远远算不上‘生态’。”
  上海水产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沈竑曾在国家海洋局工作。他和同事负责的一个渔业生物项目,乘着渔船游遍整个崇明进行生物资源调查。那时他有了一个梦想: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能不能实践一条既符合生态规律,又能提升土地价值的现代农业之路?当时农村人纷纷以走进城市为荣,而他却辞职来到崇明,成为一名“农夫”。
  要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首先要让他们相信绿水青山能变成金山银山。习惯了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农民担心,回到“靠天吃饭”的自然生产方式,真的反而能增加收入吗?沈竑尝试了一种叫做“种养结合”的模式,小小一片稻田成了一片环环相扣的“小自然”,一亩地产出了逾三亩的价值。
  初步成功后的沈竑,开始邀请周边农户一起参与“稻虾鳖蛙共生”。合作社稻田边,有人建起既保留传统农村生活方式,又符合城市生活要求的“田埂民宿”。名气一响,甚至有老外来这里时还带着厨余垃圾,以供循环之用——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带动了周边的整体变化。
  沈竑认为生态文明最重要的是“生态理念”。“现在崇明在打造国际生态岛,什么是生态岛?这绝不是政府加大投入就能做到的。”他甚至不赞成发展农业时给予农药、化肥补贴,“应该鼓励更多自然的种植方式。”政府加大投入种植一片树林,疏通一条河道,并不是难事,如果这些树林和河道不能形成生物多样性的互动,对于生态没有价值,只有形成有着多样生物系统的森林和河流,才能称为生态。“上海要建设的国际生态岛,绝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岛’。”
  从城市技术专业人员到“农夫”的身份转变,沈竑直言所做的一切最难的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如何克制贪欲。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受,“生态好的地方欲望少。人不能老想着征服自然,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不能被欲望冲昏头脑,否则失去的只会更多。”他具象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态梦”:“食品不用看产地就能放心购买,房子不为炫耀只为符合生活实际,农村和城市虽然不同却能相互促进。”


崇明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