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3个团队课题赴美研修28天,归国后两个月内完成3份共计十万字的总结报告,以基层教师的视角解读当下教育热点。日前,“2017年浦东新区教师赴美交流研修总结会”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举行。32名教师组成的“赴美四期”团队,集中展示了3个团队的研究过程及成果,令与会嘉宾耳目一新。
4年选送111名教师赴美
“浦东新区教师赴美研修项目”启动于2014年,项目以海外研修为契机,引导一批“种子教师”通过浸润式的观察实践改变思维方式、转变教育理念,在本土化实践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整体专业水平。
去年10月,浦东第4次选派教师赴美研修。团队由32名教师组成,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含中职校)基础教育全学段。至此,项目启动至今共有111名浦东教师参与。教师的平均年龄由一期的39岁下降到了四期的36岁;教师所任学科也由9门拓展为13门,涉及语文、政治、自然、信息科技等,其中三分之二是非英语学科。
浦东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倪似玉介绍,相较以往3批研修团队,“赴美四期”最大的亮点在于他们带去了3个团队课题。这些课题基于上海教育的未来发展,且紧密结合浦东教育的现状需求。在行前两个月的集中培训期间,教师自主选择参与1至2个团队课题,集体做好行前“功课”,一起去美国找“答案”。
在STEM教育发源地“取经”
在3个课题中,“美国加州与中国上海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的比较研究”这一课题备受关注。这不仅缘于STEM是当下最火的教育理念之一,还在于美国正是STEM教育的发源地。
STEM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最早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该课题组长、建平中学科技辅导员冯碧薇介绍,课题组的11名教师大部分是理工科背景,一些在本校就负责STEM教育的实施,有的在新区乃至上海STEM教育领域都颇有影响力,这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课题组设计了教师和学生两份问卷,向上海的51所学校了解开展STEM教育的情况。报告显示,STEM课程如今在上海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有开设,但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固化、教师培训缺位、评估体系缺失等困惑。带着这些困惑,课题组走访了加州的27所学校。“我们发现,加州不少学校并没有专门开设STEM选修课,但在常规的课程中融合了STEM教育的理念。”冯碧薇说,课题组成员由此意识到,开展STEM教育并非一定要开设这门课,常规课程中也可以融入STEM教育跨学科、基于项目化学习、实践性强、融合真实情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祝俊风STEM工作室”主持人祝俊风,是课题组的核心成员之一。在之前的STEM教育实践过程中,他一直在思索如何更科学、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参与的成效。“在美国,我看到了不少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评估量表,且会根据项目不同有所差异,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他尝试为七年级学生的“水火箭”挑战赛设计了评估量表,很有成效。
聚焦阅读素养及项目式学习
“赴美四期”的另两个团队课题,同样和时下的教育热点息息相关,其研究结果颇具借鉴意义。
阅读素养是PISA测试的三大能力之一。“美国加州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课题组长、川沙中学教师王谦介绍,课题组设计了3份调查问卷,在美期间利用微信、午饭时间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收集到师生问卷230余份。13名成员还走访了20所中小学,观摩阅读相关课程200余节,从而对阅读素养的培养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我们发现,美国的阅读课程有三大特点:尊重个性、分级实施、注重思维培养。”王谦说,加州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阅读主题,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要阅读理解,还需会分析、推理和评价,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国后,课题组基于在美国的观察和学习提出了建议: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阅读课程标准和分级标准;鼓励教师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评价量规,充分利用网络,打破学科壁垒,拓展课堂外延;呼吁科技企业参与教育改革,打造开放、高效、交互性强的阅读学习平台。
由浦泾中学教师项冰领衔的“基于中美比较的项目式学习现状研究与本土化实践”课题组,则就美国学校如何在日常课堂中实践项目式学习模式,进行了浸润式的观察。11名教师发现,项目式学习在美国中小学课堂比较普及,涉及艺术、科学、数学、历史等学科。美国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还会考量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21世纪核心素养”以及“进入大学和职场的必备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更具专业性和包容性的引导者,学生成为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者。
受美国之行的启发,同时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建议:在新区尝试组建项目式学习的教师研修团队,共同商讨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方案、项目主题、组织实践,最终形成案例集。此外,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先从学科内的单一项目主题开始研究,然后朝着跨学科的综合型项目主题研究;先选几个班级作为试点,然后再大范围开展实践,“我们并不急于求成,我们的目标是:小步走、不停步,最终形成辐射。”项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