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推进,深化研究,形成合力,展示成果 ——记全国“十三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基于互动反馈信息和微课的精准教学研究》课题阶段交流会在上海市洛川学校举行
2018-1-25 0:00:00发布127次查看
全国“十三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基于互动反馈信息和微课的精准教学研究》于2017年1月开题,上海十二所学校跟进开题,为了展示互动反馈课题研究经验与阶段成果,2018年1月22日、23日,《基于互动反馈信息和微课的精准教学研究》课题阶段交流会在上海市洛川学校举行。会议由原北京电教馆研究部主任赵保和主持,北京电教馆原馆长、总课题负责人潘克明、北京市特级教师赵景瑞、田昆升、诸葛梅、殷涛等担任点评专家,总课题组秘书长马劲松、上海市电教馆副馆长潘丽芳、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瞿志军、普陀区教育学院院长杨杰、普陀区信息中心主任杨建华、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马骏、普陀区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黎亮、课题组专家朱雯校长等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课题组的骨干教师、上海十二所课题实验校的校长、老师及本校部分教师共200多人参加此次交流活动。
22日上午,洛川学校刘爱武校长代表上海课题组做了阶段总结发言,也介绍了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路径。平利一小范亚冰校长、桃浦中心小学肖维琴校长、晋元附校戴蓓蓓副校长、沙田学校眭定忠校长等4所子课题学校分别进行汇报交流,得到了上海市电教馆副馆长潘丽芳、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瞿志军、总课题组组长潘克明、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马骏、的高度评价,又得到了与会校长、老师的点评与称赞。
22日下午,洛川学校的杜汇敏、宜川附校的肖嘉宁、平利一小的唐瑜、光新学校的乔琪、华阴小学的查文芳、太山新村幼儿园的张梦伊、晋元附校的余凝、曹杨附校的赵丽、沙田学校的陈卓俊、桃浦中心小学的张莉丽、铜川学校的姚冬俊、戬浜学校的陈美娟等12位老师奉献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科学、音乐、等学科的展示课,课中组合运用了互动反馈平台、微视频、平板电脑等技术,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学习的空间,也利用反馈信息的数据对不同差异学生进行诊断、分析、个别化指导,从而充分发挥了先进技术不可或缺的作用。课后,参与活动的老师们对12节展示课进行互动交流。6位评审专家做了总结发言,对上海课题组的12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并对今后基于互动反馈信息和微课的精准教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接着,北京门头沟小学的张旭、北京第171中学附属青年湖小学的王聪分别进行了数学《韦恩图》、道德与法治《我来帮助你》的公开课展示。在这两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师生、生生间借助互动反馈技术进行了及时、顺畅的交流,充分体现了全国课题组互动反馈课题研究的成果,使大家切实体会到互动反馈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随后还举行了数学学科精准教学专题报告会,北京市特级教师诸葛梅对与会老师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引发大家思维碰撞。
23日上午,北京丰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王雨佳代表全国课题组进行了语文《螳螂捕蝉》的公开课展示。然后,由北京市特级教师赵景瑞作了语文学科精准教学专题报告,指导教师们在按点设计要对准目标,精准设计,高效生成。
2017年11月,总课题组组织了课例、论文和微课三项评审活动,大会为获奖教师颁奖。今年的获奖作文很好地反映了近一年的研究成果,教师们在课例的按点设计意图上有了新突破,在论文中主题更明确,实证性强。
大会最后的议程是潘克明馆长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精准教学的有效实践》为题的总结报告,该报告为课题的后续研究明确了方向和要求。
尽管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但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思考永远在路上。课题成果在应用与实践过程中还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课题组还要脚踏实地、务实研究实践。多一点思考,多一份用心,多一些实践,多一点积累,相信在全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们将一路前行,深入研究,形成合力,为教师、学生的发展而继续加油!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