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浦东新闻

浦东志愿服务更趋制度化规范化

2018-1-26 0:00:00发布97次查看

  124日,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浦东志愿者协会联合浦东新区公益组织项目合作促进会共同举办《志愿服务条例》培训活动,邀请专家为浦东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深度解读《条例》。这是去年121日《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新区首次举行的专场培训活动。

  截止到20179月,浦东新区注册志愿者超过52万,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647个,注册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5万个,浦东现有市、区级志愿服务基地54家,目前共设立44处“学雷锋”志愿服务集市(广场),36个街镇实现全覆盖,形成了区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村居志愿者服务站三级组织网络。《条例》的施行,为新区52万名志愿者提供了法律保障,更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有序化、规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办方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慈善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祖平对《条例》进行解读,张祖平结合《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对《条例》的立法背景、亮点等进行了逐一解读。他认为,《条例》对于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双方来说都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保障。

  《条例》规定,志愿者可以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自行依法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张祖平指出,后一句是新增的亮点之一。上海志领志愿服务发展中心项目总监朱刚对此感触很深,志领是一家支持型社会组织,专门挖掘领袖型志愿者,帮助他们“自行依法开展志愿服务”。志领在金杨街道开展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的志愿服务项目,“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几名常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他们有能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鼓励和培养,授之以‘渔’,教会他们如何设计项目、开展项目。目前,类似的志愿服务项目已经复制到了其他街镇,志愿者领袖得到了成长,受助对象也越来越多。”朱刚说。

  《条例》提到要保护志愿者,这对志愿服务组织提出了要求,要更好地对待志愿者而不是只为他们提供报酬。新区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负责人王莹对张祖平的解读予以回应,手牵手的志愿服务面对的是处于生命末期的病患,想成为这样的专业志愿者,手牵手提出了半年服务周期的要求。王莹介绍:“半年里,我们对志愿者进行持续的培育、支持和关心,既教会他们如何陪伴病患,同时也对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有了专业督导的介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志愿者会在一个服务周期结束之后选择继续进行志愿服务。”

《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专门性法规,全面规定了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