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我与人大代表有个“约会”
2019-2-15 12:44:02发布138次查看
随着大调研工作的热度在社区不断升温,借此契机,人大代表该如何更好地联系社区群众,为老百姓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在豫园老城厢,有一个“豫”见代表讲坛,在这项由黄浦区人大常委会豫园街道工作委员会、豫园街道社区学校、豫园街道总工会、豫园街道司法所共同主办的系列活动中,人大代表们走进社区,为居民解答各类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问题。
家住老城厢的王阿姨至今仍然记得“豫”见代表——2018豫园街道人大代表讲坛正式开讲时的情景,去年9月13日,她和社区五十多位居民一起参加了活动。那一次,人大代表们将讲坛主题定在了广受社区居民关注的“如何防范身边的套路陷阱”这一话题上。
“豫”见代表讲坛改变了传统的报告演讲方式,采用了互动性比较强的课堂化讨论模式。区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上海黄浦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孙逸楠和区人大代表、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毛惠刚,先与居民分享了电信和网络诈骗的特点,然后通过具体案例,回答了如何辨别诈骗电话、怎样防范和处理的方法。针对居民提出的“套路贷”和“非法集资”等话题,孙行长和毛律师也通过案例,详细剖析复盘了此类金融诈骗的特点、套路和防范方法。
那天讲坛活动结束后,居民们纷纷在意见卡上写下相关问题和意见建议。王阿姨说:“课堂上讲的内容真的很适合我们,今后要是再遇上类似的套路陷阱,我们就能用学到的方法来对付啦。”
如此接地气的活动形式,正是源自人大代表的建议——在豫园街道开展大调研工作中,代表们发现,社区居民对如今一些“美容贷”“虚拟贷”等新兴诈骗方式并不熟悉,尤其是中老年居民,缺乏对这些“套路”的认知理解,加上不熟悉电脑、手机的操作,非常容易跌入陷阱。代表们在大调研中敏锐地察觉到这类诈骗带来的隐患和危害,并由此联想到能否通过建立一个互动的、专业的平台,为居民解决可能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
于是,豫园街道人大工委发起了“豫”见代表——2018豫园街道人大代表讲坛系列活动,让人大代表走进社区学校,就群众关心的当前形势、全区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惠民实事政策等内容,通过课堂研讨的形式,与社区居民、选民们进行沉浸式“零距离”的分享、交流、互动。
除了为居民分析、解决各类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豫”见代表还帮助居民在生活理念上逐渐“更新升级”。上海今年要力争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分类是重中之重。去年11月,“豫”见代表活动带着大调研课题走进社区,人大代表们实地视察了桃源新村、复地雅园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详细了解垃圾箱房四分类标准化建设、分拣人员专项培训和居民们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等情况。区人大代表孙逸楠表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作为人大代表要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帮助居民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豫园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曹炯告诉记者:“‘豫’见代表这一平台架起了豫园街道人大代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让人大代表主动‘身’入基层、‘心’连一线、‘情’牵百姓、排解民忧、与群众良性交流互动,为群众利益和福祉服务,也让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更深、更广。”
事实上,每次“豫”见代表活动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都会主动联系参与的社区居民,聆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感受。未来,“豫”见代表活动还将争取做到每个季度与居民“约会”一次,结合居民最想了解的实事热点,解决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回应最关注的社区发展问题。据悉,2019年第一季度的“豫”见代表主题就将围绕老城厢文化展开,与居民们共同探讨豫园地区的非遗、历史等充满人文气息的话题。
街道人大工委表示,将把“豫”见代表这一平台进一步打造成为人大代表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让大调研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推动街道人大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