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浦东新闻

小学生首次走进寒假科学营

2019-2-15 0:00:00发布253次查看

  科学家是如何学习和工作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有什么区别?地球外的外空是怎样的?沉睡的化石又能讲述什么故事?……213日,2019年上海科普大讲坛“未来科学+”寒假科学营在上海科技馆开营。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主办方将邀请6位来自化学、天文、生物、物理等学科领域的大咖,为50名小学生“烹饪”科学盛宴。

  “未来科学+”科学营由上海科普大讲坛主办,自2017年夏季推出后就吸引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广受好评。今年的寒假科学营首次向小学生开放,50名小营员从800余名报名者中选拔而出。此次寒假科学营的6位导师堪称重量级,包括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戴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中国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孙维新,“美丽科学”教育品牌创始人梁琰,上海STEM云中心主任张逸中和中国古生物馆馆长王原。

  开营当日上午举行的首场科学讲座上,戴着护目镜、身着白色大褂、一头白发的“动脑筋爷爷”——来自英国的戴伟教授,用一口流利的中文配合化学实验为孩子们变起了魔术。面对小营员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他用“水”点燃了蜡烛,用“葡萄味的美年达”变了“水”“牛奶”“奶昔”,又用“水”变幻出了化学彩虹。这些魔法是怎样产生的?戴伟现场一一进行了解释。原来,隔空点燃蜡烛的“水”是酒精;“葡萄汁”是高锰酸钾,它和杯子里不同物质产生反应,形成了新物质;透明液体能够变幻出7色彩虹,则利用的是色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的特性。

  戴伟又分别将红玫瑰、香蕉和长条气球伸进装有液氮的桶里。孩子们发现,结冰后变脆的玫瑰花瓣一捏即碎,香蕉硬得可以敲锣,气球接触液氮后变“苗条”了,拿出来一会后又恢复原状。戴伟解释说,这几个实验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因此都是物理变化。小营员们从这些实验中,了解了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而戴伟却更期待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起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魔术师不会告诉你魔术背后的奥秘,但科学家会告诉你实验的原理,你需要做的,是主动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尝试进行探索。”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寒假科学营将科学、文化、艺术以及博物馆课程教育融为一体。除了科学讲座,小营员们还有机会观赏上海科技馆原创天文科普电影《太阳的奥秘》,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课程“植物印记工坊”,欣赏美国音乐剧学院带来的《动物世界》,通过体验动物角色,了解科学知识。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