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竞竞)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静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向22名申请执行人集中发放50余万元的劳动报酬,其中欠薪员工最多的拿到8万余元,最少的有2500余元。22名拿到劳动报酬的员工对上海静安法院公正、为民的执行工作表示衷心感谢。数据显示,静安法院2018年执结涉民生案件1934件,已执行到位1.12亿元。
公司停业 员工欠薪
这批案件中,被执行人物业管理公司原主要业务是对位于本市市中心的一栋商务楼进行物业管理。但由于这栋商务楼的原产权人因涉及其他经济纠纷,拖欠巨额债务,最终该商务楼在2016年被静安法院依法拍卖,拍卖所得钱款用于偿还其对外债务。之后商务楼的新产权人重新委托其他物业公司,因此该物业管理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导致发生拖欠员工劳动报酬的情况。
2017年8月,多名员工被逼无奈,遂向静安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裁决结果是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物业管理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并进行经济补偿。物业管理公司因不服仲裁裁决,于2018年2月向静安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依法判决,确定该公司应支付22名员工工资、补偿金共计70余万元。判决生效后,物业管理公司未履行义务,22名员工于2018年3月起陆续向静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另辟路径 突破困境
执行中,执行法官发现,该批案件属于典型的“执行不能”案件。因为被执行人早已停止正常经营,目前名下没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也无法通过与劳动保障部门协调,申请垫付欠薪保障基金。考虑到申请执行人人数较多,且关系到员工的民生问题,执行法官想方设法寻求解决办法,千方百计筹措执行款项。
为尽快化解矛盾,执行法官与上述商务楼的现产权人以及原产权人的债权人多次沟通协商,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经过努力,对方最终同意垫付资金50余万元,以解决这些申请执行人的燃眉之急。目前,尽管这部分资金不足以偿还案件的全部债务,但每个申请执行人能得到80%以上的受偿。
静安法院执行局局长杲祥华表示,案件执行虽然遭遇障碍,但执行局多方寻求解决途径,最终将大部分款项执行到位,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静安法院在春节前为解决执行难,保障民生积极采取措施,希望劳动者能够拿到应有的报酬,过一个开心祥和的新年。
未来,静安法院将继续聚焦涉民生案件执行,多措并举,不断加大执行力度,积极创新执行工作方法,定期集中开展专项执行,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纳入失信人员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措施,对规避、抗拒执行行为实施惩戒,切实依法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让申请执行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