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丹妮/摄影 肖鸣亮)28个微项目,23个社区项目团队、4个专业社会组织,引进了社会企业资助的15万资金。1月25日,江宁路街道举行“我在小区做项目”2018年“美丽江宁,匠心社计”社区营造微项目大赛正式宣告收官。项目组织者、参与者进行了分享,上海市政法委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施凯出席活动并现场点评。
“我在小区做项目”故事分享者有小区明星阿姨,爷叔,也有年轻妈妈、孩子、青年社工等,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事情走到了一起,经过一年的项目,他们从“几个人”的小团队变成了“几十个人”的大团队,从一个“自娱自乐的文体团队”变成“有计划、有方向”的社区公益团队,从项目的“参与者”变成项目的“主人”,从社区的“陌生人”变成彼此熟悉的朋友。居民说,“微项目让我们开始更加关心身边的事。”而项目团队负责人说,“这是一份小事业,我们对自己所做的小事业无比自豪。”
这一届的微项目有居民自发的小叶子跳蚤集市,有巾帼互助小组,小巴辣子开会了环保公益活动,还有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组成的天河诗朗诵。三星坊居民区培兴小区“社区瓶子菜园”项目施行后还出人意料地优化了小区“三不管”道路的环境。原先培兴小区的主干道由于涉及三家物业公司管理,逐渐成为了一条“三不管”道路。通过专业社会组织的指导,大家主动自觉维护起了道路环境,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和谐起来。
江宁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微项目大赛经过了两年的运行,项目越来越成熟,其内涵更贴近居民自治的本质内容。这次大赛还达成了三个“链接”。链接了社会公益资金。28个微项目,政府出资20万资助16个微项目,交行与汇丰携手注入15万公益资助金资助12个与老年群体相关的项目;链接了社会组织专业力量。4个社会组织落地7个居委会助力5个项目;链接了社区单位的资源。社区单位为社区项目提供免费的物资、场地,与项目团队一起组织活动,促进了社区单位融入社区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