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武)“师傅,请车子停放在门口,步行从孩子到校门口。”“小朋友,你脚受伤走路不方便,坐到轮椅车上,我推送你进教室!”自2018年9月初以来,在位于中华新路459弄内的市北初级中学分部校门口,每逢上学或放学时分,总有一些穿着橙色背心的中老年人,在热情地呵护着莘莘学子。这些热心的阿爷阿婆,都是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居委会的居民志愿者。
中华新路459弄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公房小区,小区内人口密集,道路狭窄,两侧又开着许多小店,道路通行状况一直不理想。而随着去年9月市北初级中学分部的迁入,每天早晨上学、下午放学二个时段里,小区内人流、车流拥堵不堪,且因人车混行经常造成险象环生。如此乱糟糟的环境,不但小区居民意见大,师生和家长也颇有怨言。
面对小区环境乱象,以居民区干部徐云娣为首的一批楼组长、退休老党员等小区志愿者站了出来,成立了小区自治组织志愿者小分队。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导下,8名志愿者小分队队员分成二个小组,分别在早晨学生上学时段、下午学生放学时段开展志愿服务。
早晨6:45志愿者到小区大门口准时集合,分成两边站在那里,引导送学生上学的家长将电动车停放在规定区域,让他们步行100米左右进校门,以免造成道路拥堵。起初,一些家长不配合,甚至开车子硬闯、吵闹,但在志愿者反复耐心的劝导下,家长们渐渐地都表示了理解与支持。下午3:30到6:45放学时段更是车水马龙,人流、车流堵在小区门口,志愿者们为此经常扶送老年家长和学生安全过马路。小区门口只有人行横道线,没有交通信号灯,志愿者们为此经常当起“交警”指挥马路上行驶车辆慢行,见缝插针引导家长、学生过马路,并主动为私家车主开、关门,保证安全,及时驶离,不堵塞交通。
对于一些行走困难的学生,志愿者们更是无微不至地关怀。前一时期,有两位学生骨折了,志愿者徐云娣、张扣凤便每天早晨上学时,用轮椅车将受伤学生从小区门口送进学校;下午放学时又等在校门口,用轮椅车接他们到家长等候区,如是整整坚持了一个多月,令两位学生的家长非常感动,还特地向居委会送上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品德高尚,情满人间”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